辛弃疾《丑奴儿》教案--张飞教语文.doc

辛弃疾《丑奴儿》教案--张飞教语文.doc

ID:55040563

大小:1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6

辛弃疾《丑奴儿》教案--张飞教语文.doc_第1页
辛弃疾《丑奴儿》教案--张飞教语文.doc_第2页
辛弃疾《丑奴儿》教案--张飞教语文.doc_第3页
辛弃疾《丑奴儿》教案--张飞教语文.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辛弃疾《丑奴儿》教案--张飞教语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辛弃疾《丑奴儿》教案--张飞教语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一.写作背景:辛弃疾四十二岁时被弹劾落职,闲居信州上饶,离博山不远,辛弃疾于博山寺旁筑有“稼轩书屋”,故常往来于博山道中,这首词写于此时期的一个秋天。辛弃疾这次落职,一直闲居十年。《词苑萃编》:“辛稼轩……负管(仲)乐(毅)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其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丑奴儿》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写

2、出来的。二.词文赏析:1.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强”字分析)少年时涉世未深,即使登楼,要愁也愁不出来,因而这时的愁是一种无根之愁,是做作之愁,是闲愁。新解:少年古时指青年时期,从辛弃疾的生平看,这时的他正处于金人统治区内,看到沦陷区的人们在异族的奴役之下,作为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油然而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志。因而这时的愁情也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对国土沦丧的耻辱感,这时的愁,更多是一种渴望收复中原,建立不世功业的志愿和动力,是昂扬而充满激情的。因而理解为闲愁或做作的愁,是不

3、恰当的。2.而今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和“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来解答)而今的愁是胸怀壮志,倍受打击,以致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愁。是一种深沉而无法解脱的愁。3.比较少年时登楼与而今登楼的目的有何不同?少年时登楼,是为了登高望远,抒情自己的豪情壮志。而今登楼,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愤之情。4.为什么词人“欲说还休”?是什么原因使他想说却又不说了?A.处境的残酷。统治者处处排挤、打击他,他处处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敢说。B.更主要的原因是,一生抱负化付与流水,鬓发苍苍,功业无成,而又没有知音,无人理

4、解。这种孤独的愁情,跟谁诉说,说了又有什么用,这中间也包含着对南宋小朝廷的无限失望。5.结句“天凉好个秋”采用欲吐还咽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天凉好个秋”是句闲淡的话,骨子里包含着忧郁和愤激之情。化深为浅,化浓为淡,寓沉郁之情于闲淡之中,耐人寻味。但“天凉”和“秋”却透着无比的凄凉和冷清,有力地衬托了作者无限的愁情。6.少年和老年,哪个是主哪个是宾?少年为宾,老年为主,少年之愁,是可说之愁,是激昂之愁;老年之愁,是无言之愁,是沉郁之愁。而这种浓得化不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愁情,才是词人要传达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