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x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x

ID:55053266

大小:2.65 MB

页数:79页

时间:2020-05-08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0课 过秦论贾 谊毛泽东贾生才调①世无伦,哭泣情怀②吊屈文③。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④【注】①才调:指才气、才能。②哭泣情怀:指贾谊《治安策》中所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的情怀。③吊屈文: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渡湘江时有感于屈原忠而见疏,作《吊屈原赋》,因以自喻。④“梁王堕马”两句:作者非常赞赏贾谊的才华,认为他因梁怀王堕马死去哀伤至死不值得,并深为惋惜。诗歌反映了作者对贾谊“世无伦”的才华十分赞赏,对其怀才不遇、仕途受挫、未获重用、早亡非常惋惜;同时对贾谊那种自伤、脆弱、愚忠、迂腐的性格作了委婉的批评。贾 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

2、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歌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作者介绍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贾谊以他敏锐的洞察力,看到了西汉王朝潜伏的危机。然而,国内各种矛盾却日益加剧,统治者的地位有动摇的危险。为了调和各种矛盾,使西汉王朝长治久安,贾谊提出了不少改革时弊的政治主张,“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本文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产生的。背景解读1.论论,一种论文文体。按《韵

3、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论是论断事理,包括论证、史论、论学等内容,重在说理。《过秦论》是最早的以“论”作为篇名的文章。知识链接2.名人评价刘歆:“汉朝之儒,唯贾生而已。”苏轼:“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李东阳:“文帝时,可当大臣者,惟贾太傅一人。”鲁迅:贾谊、晁错的奏疏“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毛泽东:“《治

4、安策》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全文切中当时事理”。1.作者认为秦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话语回答。提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文章主要使用了记叙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请简要概括作者记叙了什么,又议论了什么。提示:记叙:秦王朝的兴亡过程。议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本文着重叙述了秦王朝兴亡的过程,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这是从史实中提炼出的观点。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1.从注释中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

5、”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一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对应考点】鉴赏精彩语言的表现力。【提示】要从其表达效果方面分析。【答案】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各诸侯国虎视眈眈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与后文写秦统一天下之后的顷刻灭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总之,根据表达的需要,这里的繁笔增加了气势;同义短语的叠用,又使叙述生动形象。2.《过秦论》铺写九国人多势众,是

6、为了什么?极写陈涉的卑微弱小,又是为了什么?【对应考点】把握文章主旨。【提示】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分析。【答案】《过秦论》对于秦国以外的其他九国——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势力作了极为铺张的叙述。当秦国日益强盛、不断扩大疆土的时候,诸侯各国害怕了,于是,“会盟而谋弱秦”“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他们集合结盟,商量削弱秦国的办法;采取合纵的外交策略,缔结了外交关系,互相支持,结成一体。他们不惜用“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重大代价,来招揽天下贤才;他们那里有以养士闻名的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他们会集了各个方面的人才,其

7、中有不少能够“为之谋”“通其意”“制其兵”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至于作者极写陈涉的卑微弱小,目的也在于映衬。作者把陈涉和九国诸侯作了四个方面的比较,认为陈涉出身不如诸侯,武器不如诸侯,军队不如诸侯,谋虑不如诸侯。按理,在这种情况下,既然秦国曾经轻而易举地彻底击败九国,那也就可以轻取陈涉了。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秦国不但不能胜陈涉,反倒被陈涉一举灭亡。一个卑微弱小的“四不如”诸侯的陈涉,却能够一举灭亡秦国,可见秦国已经“攻守势异”,不是统一前的秦国了。如果作者不极力写出陈涉的卑微弱小,就不能映衬出灭亡秦国之易;如果把陈涉写得很强大,甚至比九国

8、的力量还要强大得多,那也就不能充分表现出秦国的脆弱和国势的变化。作者采用上述映衬的写法,有助于引人深思:为什么强盛了“百有余年”、曾经并吞天下诸侯的秦国,会如此迅速地败亡于卑微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