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浅谈《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ID:5507930

大小:3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16

浅谈《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_第1页
浅谈《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_第2页
浅谈《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创造思维是创造的源泉,没有创造思维,就没有创造性实践和创造性成果,也就没有发现、发明和发展。创造思维具有独创性、综合性和发散性的特征[1],是由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潜意识思维与显意识思维这五对要素构成。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五对要素的互补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以便他们有能力去攻克疑点、难点,填补空白点。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内容比较抽象,也存在不少难点和空白点。教好、学好这门课程对后续要学习的临床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该课程教学过程中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浅谈如下,与同行共同探讨。1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依据思维任务,利用已知信息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而获得大量独特新信息的思维方式,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如讲到酸碱平衡失调时,教师可以从原因、代偿调节和对机体的影响这几个角度讲授,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授课展开思维。培养发散思维使学生不被已有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用不平常的方法思维和解决问题,可采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提出各自的想法[1]。比如讲到缺氧时,让学生讨论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有哪些,并设计各种因素对缺氧耐受性影响的实验。发挥集体的作用[2],相互提醒,相互

3、激励。聚合思维是指依据思维活动任务,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形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和有条理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归结到某一个特定的方向或范围来思考。如:四种缺氧类型的血气变化各不相同,而其中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的动脉血氧含量均正常,为什么?又如:在四种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中,碱中毒常伴有低钾血症,酸中毒常伴有高血钾,为什么?2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直觉思维是指人脑基于有限的数据和事实,调动一切已有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出迅速识别、敏锐的洞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的判断的思维方式。此种思维无明确规则,具有快速性、自动化特征。

4、例如学习了正常的肾脏生理后,我们知道肾脏的排泄和调节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的功能是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来完成的。那么当提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学生们就会马上想到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会发生障碍,进而便会马上想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方面会出现什么样的异常。分析思维是指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则,通过逐步推理得到符合逻辑的正确答案或结论的思维方式。此种思维的推理是逐步发展的,速度相对较慢。思维结果具有确定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病理生理的教学中,涉及到发病机制方面的内容通常要进行分析思维,如肝硬化失代偿期发生功能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其分析的思路为:晚期肝硬化→肝功能

5、严重减退→大量腹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①肾血管收缩②肾脏血液动力学异常→肾小球的滤过、排泄、内分泌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但起病初期肾实质尚无器质性病变→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高钾血症等临床表现→功能性肾功能衰竭[3]。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凡是讲到发病机制都应有条不紊地把每一步分析讲解清楚,以便学生理解。1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纵向思维是由低到高、由浅入深,按照逻辑规律在同一知识领域或实践领域进行运演。复习前期课知识以解释病理生理学知识然后推导临床专业课知识,这是一种简单而又常用的纵向思维方式。例如讲肝功能不全,先复习以肝脏解剖与生理功能的知识,再讲病因、机制等,然后讲肝功能

6、不全对机体的影响,即临床表现。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就是引导学生善于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循序渐进地去展开思维。横向思维是指突破问题的结构范围,从其它领域的事物和事实中得到启示而产生新设想的思维方式。中国古代《诗经》中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便是横向思维的最准确、最生动的写照。例如讲心力衰竭,可用水轮泵(心脏)的质量、功率与水管(血管)中水流量和压力大小关系来比喻。用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界的现象或其它学科的知识来比喻或解释,以启示所要讲的病理生理学知识。横向思维就是引导学生善于从其他相关的,甚至不相关的知识经验中吸取营养,受到启发,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正向思维与逆

7、向思维正向思维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沿着传统的、习惯的方向所做的单向的简单化的思维方式,是多数人常用的思维方式。教材先总论到各论,各论中内容先后顺序安排基本上是按正向思维方式进行的,即: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由原因到机制,再到对机体的影响,最后才是防治原则。在教学语言上,可以运用正向思维的模式引导学生,如:这种病理过程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原因如何导致这种病理过程的发生?发生了这种病理过程对机体有什么影响?逆向思维是指与传统的、习惯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双向或多向思维的方式。历史上的司马光“破缸救人”,教学上的“反证法”都是逆向思维的例子。脱水与水肿、缺氧与氧中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