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doc

小学阅读教学.doc

ID:55101533

大小:4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7

小学阅读教学.doc_第1页
小学阅读教学.doc_第2页
小学阅读教学.doc_第3页
小学阅读教学.doc_第4页
小学阅读教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阅读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提高小学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西乡县教研室张永华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认识事物,发展思维,丰富知识,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据统计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教材有精读课文255篇,略读课文98篇,选读课文62篇。如何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准确把握精读、略读、选读课文的教学策略,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学习方法,体会文章内容;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其要求呈螺旋上升趋势。第一学段:指导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词句;第二学段让学生通过学习重要词句理解

2、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了解文章大意;第三学段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略读课文,主要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和掌握的学习方法,用于阅读实践活动,弄清阅读材料的大意,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选读课文,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学生自主阅读,同伴交流学习效果,教师抽查、评议、点拨。在教学中若能根据阅读的重点,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将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一、精读课文的教学例如,五年级下册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策略。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5    1.谈话导入,了解预习情况(从课题导入,口述交流文章

3、点明中心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抽学生上台板演对要求会写的“脊、暇”等7个生字,教师评议、示范书写;理解“莞尔一笑、姹紫嫣红”等4个词语。    2.提出问题,初读全文(对读、赛读、分段读),感知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课前阅读情况,说说全文主要内容或故事梗概。   (二)朗读思考,了解文章表达顺序。    1.自主朗读,了解课文大意。    2.读后讨论: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文章重点段。3.朗读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品词析句。(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的”?生活中你

4、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学生朗读、默读、指名读、质疑、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口述交流,用“耐人寻味”说一句话。(3)观察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再现德国奇丽的风景和作者对美景的赞叹。4.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交流。“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你是怎样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的?)    (三)品读赏析,揣摩文章表达方法。    1.总结全文内容,思考文章写法.(了解作者介绍德国风景与风俗的方法,说说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仿佛

5、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等等。5    (四)积累语言,为习作练笔打基础。    1.读、背课文精彩段落。2.把课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抄写下来。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练笔实践。自主命题,通过一个事例,突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主题。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   在三年级的教材中开始设置略读课文,每学期8篇,从四年级上学期至六年级上学期,每学期14至15篇,所占比例与精读课文的篇数几乎相等,略读课文在教学时以一课时为宜,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的省时高效呢?各学段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不同,如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下学期的教学中要注意

6、以下三点:一是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教学重点。二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学习方法,迁移到略读课文之中,自己把课文读懂。三是要遵循以下导学步骤:1.由学生根据课文前面的导语(连接语)的提示,明确阅读要求,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同伴交流,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根据文章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一至二个重点问题(或文章内容、或表达方法等),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评价。例如: 四年级下册第28课《父亲的菜园》的教学策略。(一)带着问题,整体感知1.父亲的菜

7、园是怎样开辟出来的?2.把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用“—”画出来,重点朗读体会这些句子。(二)紧扣课题,提出问题5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父亲精心伺候菜园的?(从文中找出所在的段落)2.这块菜园的命名为什么是“父亲的”而不是“我们的”,从文章中看出父亲怎样的品质?3.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三)同伴交流,师生评价1.通过课文对父亲言行的具体描写,表现父亲怎样的精神和品质。2.这块“荒凉的坡地”终于变成了“碧绿的翡翠”说明了什么?(四)拓展练习,练笔实践1.把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抄下来。2.学习作者抓住言行刻画人物品质的写法,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一个人物特点。按照上述学习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