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森林断想说课稿袁秋凤.docx

地下森林断想说课稿袁秋凤.docx

ID:55116328

大小:18.36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7

地下森林断想说课稿袁秋凤.docx_第1页
地下森林断想说课稿袁秋凤.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地下森林断想说课稿袁秋凤.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下森林断想说课稿--------------袁秋凤一、教学内容《地下森林断想》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以描写生命、讴歌生命为主题的散文,它们融进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生命作为文学的最重要的主题,。《地下森林断想》是我国女作家张抗抗的名作。通过描写“地下森林”这一奇特的景观,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生命力,抒发对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礼赞。作者描写的是一片森林,其实是暗写人类的生命力的旺盛蓬勃,很有哲理性,

2、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以强烈的感情打动了读者。二教学目标根据对单元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的综合考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知识目标: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本文结构。2、积累一些雅词佳句。能力目标:1、感受地下森林的形象。透过语言文字“看见”地下森林概貌甚至细节,以及它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以此训练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和联想、想像能力。2、揣摩文章中重要的语句,加深阅读体验。3、体味丰富情感,学习本文好的写法。德育目标:领悟“地下森林”坚忍顽强、沉着谦逊的品质,学会乐观地对待人

3、生。三、教学思路总体设想:打造朴实、简洁、高效的课堂,向家常课回归。1、本文主题鲜明、结构清楚、感情充沛、语言精美,教学当以把握和习得此四点为重点。2、本文安排为略读课文。此前,学生刚学习了《谈生命》、《那树》等同类文,它们与本文在表现主题及写作风格上有相似之处,其学习体验完全可以迁移至本文的学习之中,所以,本文的教学活动拟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要求学生运用积累的阅读方法练习自己读文,力求能读懂、领会,在诵读中主动质疑解难,师生互动探究文意,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扩大学生视野,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力戒教

4、师强势学生弱势的教学霸权现象,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思维空间。3、本文语言规范而优美,可“读”性很强,教学活动宜在诵读中展开,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课堂上应该回荡起琅琅的读书声。4、以读导写。和已学过的《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谈生命》、《那树》等类似文章相比,本文在构思、情感、语言上更具范本意义,所以宜在本文的教学中或教学后有意识的安排一次仿写。5、借鉴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增强目标意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让全体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四教学方法及学:1、电子白

5、板展示文本资料:张抗抗及其作品简介,背景资料,图片及《地下森林断想》问题,配合上课及补充板书的延伸写作习题。 五教学环节一、解题导入新课1、“断想”是什么意思?明确:片段感想2、什么是地下森林?作者面对地下森林的片段感想是什么?下面请大家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同时,教师板书以下内容1、生字词 瘠薄jī  沉湎miǎn  袅袅niǎo   鼎盛dǐng  啾啾jiū 吝啬lìnsè  徘徊huái   窥测kuī  愤懑mèn   孱弱chán  簌簌sù    崛起jué

6、     镜泊湖pō    万籁俱寂lài学生读完课文后迅速落实字词。2、探究目标①充分熟悉课文,摘录文中相关语句,再参照这些内容,用自己的话解说什么是地下森林,以及其形成过程、现状。②按作者对地下森林的探访——想象——所见的过程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③本文作者笔下的地下森林具有哪些品质?④作者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倾注了什么感情?体会一下如果用“我”或者“它”来称呼,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⑤找出文中的叠字句,如“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找出文中的对称句,如“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

7、,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涵咏品味这些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熟读成诵。三、再读课文,自主完成探究目标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探究目标的完成情况,记下稍具普遍性的问题。四、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稍具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小组探究目标的完成情况,记下很具普遍性的问题。五、教师引导,答疑解难,解决很具普遍性的问题。六、教学小结,迁移延伸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一堂完整的语文课,必须要有一个教学小结。我认为,教学小结要具备两大功能,一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二是整理课堂教学思路与方法并适当迁移延伸。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小

8、结的这两个功能,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了一些疑难问题。文章的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你们学完这篇文章以后,一定有很多的人生启迪,你能用一句名言警句来谈谈你的启迪吗?你能用一个事例来验证这一道理吗?学生谈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总结谈话,结束新课的学习:亲爱的同学们,在人生的征途中,只有矢志不渝的开拓,才能赢得光辉的未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