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期中测试卷

语文七年级(下)期中测试卷

ID:5512628

大小:326.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2-16

语文七年级(下)期中测试卷_第1页
语文七年级(下)期中测试卷_第2页
语文七年级(下)期中测试卷_第3页
语文七年级(下)期中测试卷_第4页
语文七年级(下)期中测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七年级(下)期中测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七年级(下)期中测试卷(补考卷)班级姓名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注意保持试卷的书面整洁。一、积累与运用:(17分)1.把下面句子抄在格子中:(2分)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2、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臃(         )肿            讪(            )笑         默契(          )            深邃(            )确凿()竹筛()玉簪花()脑髓()骊歌()桑葚()攒成

2、()人声鼎()沸3.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子注音:(4分)(1)小强ǎo()断一根竹子,系()上一条细绳,便当作钓鱼竿钓鱼了。(2)他与他的哥哥态度jiǒng()然不同,对学术钻研锲()而不舍。4.对下面王维《渭城曲》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A、诗的一、二句点明道别的地点、时间和环境。“浥”是润湿的意思。B、“西出阳关无故人”,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别后无人相伴,寂寞孤独生活的牵挂。C、这首诗先抒情,后写景,情景交融,情真意切。D、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5.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3、是()(3分)A、踌躇:犹豫磐石:厚而大的石头B、含蓄:包含炽痛:火辣辣的痛C、亘古:远古弥高:更高D、骊歌:告别的歌确凿:确实二、综合学习与探究(第6、8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5.“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默背多少诗文。① ,何人不起故园情。②春潮带雨晚来急,。③马上相逢无纸笔,。④《木兰诗》写出木兰不远万里赶赴战场的句子:,;说明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被称为“乐府双璧”的是《孔雀东南飞》和我们已学过的《           》。⑥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4、               》。⑦本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你再举出一个外国作家的名字及其作品(课内外不限):__________ 《        》。6.下面这个细节选自(作品),作者是,语段中“我”和“他”分别指书中的和。(2分)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7.我们要表示“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之意的时候,可以用来源于《木兰诗》的一个成语__________来表达。8.美援朝胜利后,在一次酒宴上,一名外国记者由衷地

5、对彭德怀元帅说:“彭元帅,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的儿子。”彭德怀微微一笑:“不,……”仅仅把那位记者的话略加改动,调整了一下顺序,就很好的突出了伟大的祖国,反映了自己的谦虚情怀。请问,彭德怀改动后的话是怎样的?(2分)3月份月考——1二、阅读理解:(37分)(一)课内语段阅读(一)(10分)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角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呀,”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

6、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9.从小说情节看,选文属于什么部分?(2分) 10.“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2分) 11.“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2分) 12.文中对韩麦尔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13.“散学了——你们走吧。”这句话应怎样理解。(2分) (二)课外拓展阅读(二)鲁迅自传(15分)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

7、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