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文化的生态美学价值探微.doc

中国植物文化的生态美学价值探微.doc

ID:55129350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8

中国植物文化的生态美学价值探微.doc_第1页
中国植物文化的生态美学价值探微.doc_第2页
中国植物文化的生态美学价值探微.doc_第3页
中国植物文化的生态美学价值探微.doc_第4页
中国植物文化的生态美学价值探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植物文化的生态美学价值探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植物文化的生态美学价值探微  摘要:笔者对中国植物文化生态美学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其价值与意义。分析了生态美学的基本内涵,认为在理论上生态美学以生态存在论哲学为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最高的生态审美智慧与理想境界,主张建立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在实践上生态美学将生态学和美学相结合,回应了当下极为迫切的生态环境现实问题,以期走向人与自然相和谐、真善美相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强调对人的生存状态的高度关怀,并追求人对大自然的审美能力。生态美学最基本的特征在于它区别于“生态中心主义”,是一种人与自然融为“生态整体”

2、的新的生态人文主义,是一种生态存在论哲学与美学观。生态美学关注的是人以及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追求的是人的内在自然与外在自然的和谐统一。笔者在此基础上系统探讨了中国植物文化的生态美学特征,指出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国家,有着独特的植物文化,植物被赋予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凝聚了丰厚的民族文化,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植物文化。中国植物文化蕴含了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涵盖了植物的实用价值、药用价值、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文化心态等。中国古人不仅赞美植物具备的自然美,同时也赞颂植物被赋予的高尚的道德品质,植物文化首先体现的

3、是植物的自然美,儒家“君子比德”的生态美学思想将植物文化的审美哲学进一步深化。我国植物文化体现了丰富的生态美学内涵,是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植物自身所具备的特殊的颜色、香味、形状等自然属性,成为人们观赏的对象;而植物所表现出的品格,成为人们抒情的对象、精神的寄托,这些是植物文化的生态美学内涵的体现。本文还以竹、梅为例,对中国植物文化中的生态美学研究的现状与进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中国;植物文化;生态美学;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生态美学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在新世纪有了一定的发展,虽然不断遭受人类中心主义

4、的挑战,但在整体上影响越来越大。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导致人们对自然的掌控欲望越来越强。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开始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这在理论根源上可以追究于人类中心主义。正如恩格斯所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场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  但是,我们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时,却在理论上又不小心陷入极端的“生态中心主义”,因为它将自然生态的利益放在首位,力图阻止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否定现代化与科学技术的贡献,而这显然是行不通的。生态美学以

5、生态人文主义为哲学根据,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保留了其内在的合理的“人文主义”内核,而另一方面,批判“生态中心主义”对自然利益的过分强调,同时保留了合理的“自然主义”内核。2生态美学超越“二元对立”的西方审美哲学范式,使得人与自然在理论上达到了和谐,对于今天正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而言,有着重要的价值。  二、生态美学的内涵  生态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立足于生态存在论哲学基础之上,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以期走向人与自然相和谐、真善美相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它强调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最高的生态

6、审美智慧与理想境界,主张建立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强调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从而顺应自然。生态美学注重生态关爱与人文情怀,把尊重生态规律、维护生态平衡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生态美学同时也强调对人的生存状态的高度关怀,并追求人对大自然的审美能力,关注自然对人的精神世界带来的影响。生态美学作为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促使人们形成一种新的生态审美观和生态价值观。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生态美学将生态学和美学相结合,回应了当下极为迫切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学的概念是德国博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6年在《

7、普通有机体形态学》一书中提出的。他指出:“我们把生态学理解为关于有�C体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全部科学,进一步可以把全部生存条件考虑在内。”3生态学表明,人对自然界具有依存性,各种生命现象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必须使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和谐共生并协同发展。4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起源于对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研究,它研究的是人的感性认识,即人对美和美感的认识、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表面上看,生态学和美学这两个学科研究的是完全不同的领域,由于传统的西方美学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哲学模式和征服自然的文化观念之上,因此生态审美意识未能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8、而纳入美学范畴。而现代生态观念的发展,促使我们对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审美意识和现有美学体系加以重新审视和反思,由此出现了对生态美学的探索和研究。5  人类生态意识萌生于久远的古老时代,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就有极其丰富的思想遗产。孔子是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也是我国古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