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doc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doc

ID:55147466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9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doc_第1页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doc_第2页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doc_第3页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doc_第4页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引起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也关系个人前途。因此,面对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新形势,开展针对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深入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笔者通过广泛查阅文献与自身认识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认为高校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培养观念、办学体制、管理模式、培养模式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

2、1-828X013-0-01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  高等教育提高了国民素质、培育了民族信仰、提升了国家竞争力,与国家的民族大业息息相关。我国高等教育,自上世纪末进行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为经济建设培养大量急需人才,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等,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  据国家人社部公布的历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数据表明:2000年以来,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增长迅速,2005年达到338万,2010年达到631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3、高校毕业生的供给数量持续地超过了社会需求量。尤其是2008年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就业率仅68%。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岗位增速放慢,不少企业出现减少招聘人数甚至裁员现象。这都表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式依然相当严峻,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大规模增长,大学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产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观念、体制、管理、模式四种因素,是造成大学生就

4、业难的根源所在。  高等教育培养观念与社会脱节。我国延续千年的科举取士�魍澈汀爸匮�轻技”思想的影响深远,技术等级再高的工人依然还是地位低下的劳动者。“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些传统观念在今天的中国依然还在奴役着人们的思想。学历高等于能力强,接受高等教育就等于成才这些观念依然根深蒂固。高校在顺应政府办学观念和迎合社会培养人才观念要求的前提下,在招生人数、专业设置和培养质量上,过快、过急、过浮。逐渐形成了人才培养的结构性不平衡,与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相比不相适应。另外高校“重招生轻就业“的办学观念,导致高校没有

5、有效地介入社会就业机制,忽视大学生就业前的准备,放松大学生就业前的指导,就业服务不完善,造成大学生在就业面前无所适从,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就业与职业发展的理解和把握,不利于学生与用人单位和与社会的对接。  高等教育体制与社会实际不符。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主要是政府办学政府管理,社会办学政府监管的办学形式。政府和各级各类高校之间的复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产生不利于对高校进行有效管理和高校不能自主最大化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因素。政府受社会复杂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很好地根据社会对

6、所需各类人才结构的需求来规划高校规模和人才培养结构,在办学、招生、培养、就业方面出现了许多不尽合理现象。应急式的专业设置出现了,学生人数增加了,但有的高校师资建设较薄弱,管理手段不够过硬,培养出的人才和社会所需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此外,对高等教育的行政化管理,容易出现许多的主观性、片面性、随意性。这些都可能造成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许多决策性偏差,如政府在高校发展过程中没能根据社会实际,科学地制定规划、有效地进行管理,使专业的设置、学生数量、教学资源的配置、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所需人才的结构诸多因素不符,就必然造成

7、大学生就业难。  高等教育管理与人才培养质量相悖。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管理色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有许多相悖之处,但高校在不自觉中延伸到对内的管理上。主要表现:在学术管理方面,高校以评职来促进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核定教师工资待遇,这是目前高校学术管理的主要模式。但由于高校内部在管理方法上的操控,或严或宽、或紧或松,使本为提高学术水平的评职本末倒置,出现了学术发展的许多不良甚至造假现象。这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学术的失真,也无法培养出适合于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这样,大学生就业难就

8、不可避免。在高校专业设置的管理上,受功利化的驱使,专业的设置也过于轻率,往往没有通过对社会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科学论证,就开设专业。有些当时就业有利的专业,后来却因为很多大学一起开设、学生人数过多,反而出现找工作难问题。据学者胡解旺所著《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7年有十个本科专业未就业人数近11万人,为本科总失业量的36%,这其中包括汉语文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专业、会计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