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活动实施方案.doc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活动实施方案.doc

ID:55152625

大小:1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9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活动实施方案.doc_第1页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活动实施方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活动实施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活动实施方案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道德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因为它所孕育的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涵盖了中国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我校学习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引导学生学习中华经典

2、,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成为有经典、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学生,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1.德行定终身,人生的起点从《弟子规》开始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俗语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

3、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所以,一年级开始让学生开始学习《弟子规》是非常必要的。2.百善孝为先,良好的品德从孝悌开始自古以来,“孝”是中国人的第一美德。“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头两篇便是针对孝顺父母、尊重长辈而作。难以想像一个父母不爱、兄长不亲的人长大后如何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学校从《弟子规》入手,以孝心教育为核心,通过学习经典激发学生感恩意识。针对经典中承载的传统道德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思想、行为都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3.人无信不立,诚信教育迫切需要《弟

4、子规》进入校园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存,如果一个人连做人的基本信用都没有,是无法立足于社会的。学校有义务、有责任来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弟子规》第三、四部分讲对自己谨慎约束,对他人诚实守信。毫无疑问,高尚的品德须从小培养。在孩子刚刚懂事就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由此可见在《弟子规》进校园无疑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一、目标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发展记忆能力,开发智慧

5、潜能;培育良好学风,形成良好校风;培养亲子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二、诵读内容安排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诵读《弟子规》第四形式:每天早读及下午上课前安排15—20分钟诵读,四、诵读方法根据学生、班级、学校等实际情况,可灵活选择1、老师领读;2、学生代表领读;3、跟磁带读;4、跟VCD读;5、齐读;6、分组齐读;7、全班集体读;8、听读;9、自由诵读;10、默读等。五、组织形式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老师或者语文教师负责组织诵读。六、记录与资料整理1、每天由专门的教师检查记录各班诵读情况;2、每周每个班要小结一次诵读情况;3、每月学校要

6、分析和小结一次诵读情况;4、每学期将全校诵读情况写出分析总结报告。七、校园环境的营造1、在学校中心位置布置高质量的国学经典教育宣传栏;2、在教室、走廊、办公室、教师备课室、活动室、卫生间等公共场所张挂一些经典名画、字画、经典格言;3、课间播放一些国乐名曲;4、在校园可树立体现中华文化经典、民族精神的圣贤铜像、石像以及其他艺术雕塑;5、统一穿着具有中华文化、中华精神和中华品格的校服等。八、成果汇报展示根据诵读进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各种成果展示活动,以调动师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积极性,同时检验经典诵读成果,争取家长和社会

7、的支持。1、在班级或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表演赛;2、在班级或学校开展国学经典知识竞赛、书法、绘画、民族工艺小制作、“我与经典”作文和文艺节目等竞赛;3、举办全校国学经典知识讲座等。九、其他注意事项3、要召开好师生动员会;4、要召开好学生家长会;5、要争取专家的指导;6、要适当安排专项经费;7、每学期要召开好总结表彰会和经验交流会;8、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相关诵读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