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写作-中学数学解题的常用思想方法.doc

教育写作-中学数学解题的常用思想方法.doc

ID:55155562

大小:1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9

教育写作-中学数学解题的常用思想方法.doc_第1页
教育写作-中学数学解题的常用思想方法.doc_第2页
教育写作-中学数学解题的常用思想方法.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育写作-中学数学解题的常用思想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数学解题的常用思想方法——谈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解题是一大关键!对学生来说,解题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简单的应用,更是对知识进入深层次了解的一个方式。它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是促进思维发展,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解题的教学必不可少,中学数学在解题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模型思想、极限思想、统计思想、最优化思想、化归思想、分类思想等。下面我将选取其中两个小类: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谈谈它们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一、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下面我将选取

2、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中的一类题型,对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运用进行简单说明。例1:已知(1)当a=1时,求和;(2)若,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第一问,直接代值,写出集合B,利用数轴即可求出A与B的交和并;第二问,由于,而空集与任何集合的交集都是空集,所以需要对集合B进行分类,分和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时,;当时,由知,或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在上述例题中,第二问中求参数取值范围时,涉及到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应用。在集合的运算中,空集是比较特殊的,与之相关的集合运算也很特别,空集在这类集合运算求参数取值范围的题型中经常会考到,学生在刚接触这

3、类问题时常常忽略是空集的可能,导致失分。这样的运算性质本身就导致了结果的多种可能性,在解题时,如果遇到多种可能的情况,必须要用分类的方法分散各种情况,然后分别进行讨论,化难为易,逐个击破;最后,必须要有总结出的结论,综合得到此题的答案。此外,在进行分类时,要遵守“不重”“不漏”这两个原则。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严密的思维方法,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综合性和探索性,它可以锻炼人的思维发散和思维聚拢,综合分析的能力,对于全面认识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中还有更多更深的应用,从高一一开始就接触并使用它,有助于学生培养严

4、密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思维习惯,对后续的数学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平面解析几何,更是数与形的完美统一!下面我将选取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直线与方程》中常考的一个题型进行说明。例2:已知的三个顶点,,,求:(1)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2)的垂直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背景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平面解析几何中直线的方程应用。在平面解析几何中,我们对点的坐标化,直线方程化,把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通过代数运算解决几何问题,达到最终的目的。试题分析:(1)由斜率公式易知kAC,由垂直关系可得直线BD的

5、斜率kBD,代入点斜式易得;(2)同理可得kEF,再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线段BC的中点,同样可得方程;(3)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AB中点,由两点可求斜率,进而可得方程.试题解析:解:(1)由斜率公式易知kAC=-2,∴直线BD的斜率.又BD直线过点B(-4,0),代入点斜式易得直线BD的方程为:x-2y+4=0.(2)∵,∴.又线段BC的中点为,∴EF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2=-(x+).整理得所求的直线方程为:6x+8y-1=0.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将代数问题和几何问题结合在了一起,以形助数、以数助形、数形互助,实现代数与图形的相互转化和相互辅助,从而达

6、到更优更简洁的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