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后反思.doc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后反思.doc

ID:55160531

大小:12.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29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后反思.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后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后反思《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情实感。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比较和平的圣土上,很难体会到“战争”这个可怕的代名词意味着什么!很难想象出作者雷利的痛苦心境。为此,在课前我让学生去收集资料,以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初步了解战争,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痛苦,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文章内容感人至深,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融入文章的情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激起共鸣的火花。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

2、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学“雷利的爸爸是怎样的人?”部分,我引导学生把自已融入语境,将自己的角色替换成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但遗憾的是,这次课堂上读的形式还单一了些,我主要采用了自由体会读和齐读,没有广泛地采用抽学生读,相互评议的形式,不利于全面促进和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课堂应该是学生表达与交流的乐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多元反应,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的,提倡学生主动

3、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这一点。如:我设计了“你们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收获;小组探讨学习,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等等。 语文即生活,生活实际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还原课文的本真,创设情境,才易于使学生感知、感受、感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们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是生活的再现和提高,应该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生活的过程。唯有此,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所以,在教学“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这两段话时,我让学生拿出自已课前收集的资料,

4、谈谈自已的感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