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探讨.doc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探讨.doc

ID:55161912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9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探讨.doc_第1页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探讨.doc_第2页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探讨.doc_第3页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探讨.doc_第4页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探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探讨  摘要:从病因病机及针灸医文献论述中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探讨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从代谢紊乱、神经组织损伤及血管病变三方面分别阐述针灸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针灸;代谢障碍;神经组织损伤;血管病变  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4903032303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世界公共卫生疾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患病率及患者数量急剧上升。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显示,2011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的数量达3.66亿,较2010年增加了30%[1]。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50%以上合并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这也成为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DPN通常为对称性下肢病变严重,病情进展相对缓慢。肢端感觉异常首先发生,可伴痛觉过敏或疼痛;后期可出现随运动神经受累,有肌力减退甚至肌萎缩和瘫痪的临床症状[2]。目前认为,其病理生理机制与糖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等致神经组织变性、坏死有关。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控制血糖、改善  微循环及调节代谢以纠正神经组织缺血、缺氧症状,增加神经的传导功能,此外还有补充神经营养因子、抗氧化、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但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针灸在治疗DP

3、N上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并对DPN发病机制的研究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1中医对DPN的认识  1.1DPN的病因病机DPN在中医古籍中没有专门的病名,根据临床特征属于中医学“消渴”“痹证”“痛证”等范畴[3]。现代医家根据DPN的临床表现,将病机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1气虚血瘀型《素问》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消渴日久,气血亏耗,血运不畅,脉络瘀阻,气血不能达于四末,肌肉筋脉失于濡养而致DPN的发生。张振国等[4]用补阳还五汤治疗DPN患者,治疗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吴兆利[5]认为,无论是气虚无力推动血

4、行,还是阴虚内热致阴血耗伤,或阳虚生寒,血行凝滞,均可导致脉络瘀阻,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等症。因此气虚、阳虚及阴虚与瘀血互为因果,血瘀为致病的关键。  1.1.2痰瘀互结型津液输布异常,聚而为痰,痰阻脉络,痰瘀互结阻络。曹玮等[6]认为消渴初期以阴虚燥热为主,病久入络,血脉瘀阻,加之阴虚燥热,炼液生痰,形成痰瘀阻络,出现多种糖尿病的并发症。衡先培[7]认为DPN的病机为阴虚燥热,随病情进展为气阴两虚,气不化水,水停生痰;阴不养液,液凝成痰,痰瘀互生导致脉络瘀阻,引发本病。  1.1.3气阴两虚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指出[8]DPN的发病病机以阴虚、气虚、阳虚为本,以痰浊、瘀血为标,属本虚标实、虚

5、实夹杂证,将DPN分为肝肾亏虚、阴虚血瘀、气虚血瘀、痰瘀阻络。邹如政[9]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消渴日久,耗伤津液,燥热偏盛,伤阴耗气,致肝肾阴虚,脾肾气虚,气虚不能行血,阴虚不能荣养肌肤引发本病。  1.2古代医籍对针灸的记载中医古籍文献中不乏对此病的记载,《丹溪心法》云:“腿膝枯细,骨节酸痛”;《王旭高医案》中有“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金代李杲《兰室秘藏》中记载消渴病人有时“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疼,四肢瘙弱,前阴如冰”;明代《普济方》载:“消肾口干,眼涩阴痿,手足烦疼”,皆与DPN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针灸治疗糖尿病在古籍中亦有记载,如晋代《针灸甲乙经》:“消渴身热、面目黄,意舍

6、主之;消渴嗜饮,承浆主之;消渴,腕骨主之…”《备急千金要方》:“消渴、小便数,炙两手小指头及两足小趾头,并灸项椎佳”。《针灸集成》:“食渴,取中脘、三焦俞、胃俞、太渊、列缺,针皆泻”。  2针灸治疗DPN的机制  2.1对代谢紊乱的影响  2.1.1高血糖山梨醇代谢肌醇减少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山梨醇大量积聚,影响神经组织对肌醇的摄取,导致Na+K+ATP酶的活性降低,神经细胞水肿变性、生理功能下降,继而影响神经传导速度。  2.1.2非酶促蛋白糖基化异常高血糖状态引起神经组织的蛋白质发生糖基化,轴突的逆向转运出现障碍,影响神经细胞的蛋白合成,快慢轴突异常,蛋白运动减少,轴突萎缩、变性,最终

7、导致神经细胞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神经传导障碍[10]。  2.1.3脂代谢紊乱DM高血糖状态引起一系列脂质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γ亚麻酸生成障碍。该物质是神经膜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机体内转变成前列腺素和花生四烯酸,对于维持神经组织的供血及神经冲动的传导起关键作用。γ亚麻酸合成障碍可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及神经组织的供血[11]。  董彦敏等[12]以益气养阴、健脾补肾为治则,取足三里、肾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