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儿童哲学》第二次作业

西南大学《儿童哲学》第二次作业

ID:5518176

大小:3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16

西南大学《儿童哲学》第二次作业_第1页
西南大学《儿童哲学》第二次作业_第2页
西南大学《儿童哲学》第二次作业_第3页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儿童哲学》第二次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儿童认识的主客体一体化这是儿童认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儿童最初的世界是完全以他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他处于"自我中心主义”的状态,他完全没有意识,作为一个自在的主体而存在。2、习惯-――去习惯化20世纪70年代,范兹等人在幼儿心理研究中创立的一项技术。这一技术是指向没有语言能力的幼儿反复呈现一种刺激,等其对之产生乏味后,即习惯化后,再呈现另一相似却有差异的刺激,使之重新出现兴趣,即出现去习惯化,以对新刺激的兴趣大小与关注时间作为被试对前后两个刺激物差异的程度。3、儿童哲学儿童哲学是一种理论体系,是一种新的儿童观,它倡导导儿童身上存在着对

2、真、善、美的认识与追求,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超过了成人。这种观点不是建立在主观臆测的基础之上,而是有其生物学、心理学、文学、哲学等方面的依据。4、霍尔的复演论霍尔的复演论指的是其对儿童发展过程是种系发展过程复演的理论阐述。这一理论具体分析了儿童发展复演种系发展的进程,同是运用游戏概念解释其复演理论。这一理论带有机械而激进色彩,但对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具有启发性。5、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论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思维发展需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智慧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或7岁);具体运算阶段(6或7―11或12岁);形式运算

3、阶段(11或12―14或15岁)。6、道德道德是对个体行为规则的规定,这一规定使个体之间相互协调,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7、生理水平的道德生理水平的道德是生物体基因中关于机体中的细胞之间、各器官之间优化协作的信息规定。是道德发生的最初阶段,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复杂的生物体中。8、儿童的伦理学儿童的伦理学为儿童所具有的一整套道德认识,也可以把它当作研究儿童道德的一门学科。儿童伦理学是一个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的能动的体系,它由一系列的道德概念、范畴和规则为基本材料和内容,以一定的道德思维的倾向、思维推理形式为框架构成。9、意识层面的道德意识层面的审美

4、是超越生理与行为层面的道德,使道德进入意识层面,依托于自觉思考的道德。这是人类独有的道德。10、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富性从认识层面看,儿童可以作为科学家而存在;从道德角度论,儿童有自己的伦理学;从审美的角度看,儿童是艺术家。儿童的梦想、游戏、神话、歌谣都体现出普遍的人类精神。二、简答题1、简述人类文化与个体精神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类文化是客观化了的个体精神,人类文化的任何演进都使人类个体的发育水平相应提高,人类在实践中不仅改造了外部世界,也改造了人自身。另一方面,个体精神的发育批判地重演了浓缩了的人类精神,通过个体的扬弃,

5、作为人类整体的文化则会进一步丰富与发展。2、简述马修斯的儿童哲学观。美国当代哲学家马修斯出有《哲学与幼童》、《与儿童的对话》、《儿童时代的哲学》等著作,表达了其儿童哲学观。第一、儿童有自己的哲学;第二、儿童对哲学的思考可以是沉重的主题,也可以是轻松的主题;第三、儿童哲学是儿童对现实世界的最好方式的理性重构。马修斯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儿童的言论与思想,承认其中存在的哲学意味,这对我们正确的认识儿童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3、简述雅斯贝尔斯的儿童哲学观。根据雅斯贝尔斯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包括儿童在内的每个人都必须完成自己的哲学创造。儿童的诸多话

6、语可以表达出深刻的意思。存在于儿童身上的哲学思想不是偶然显现,而是普遍存在的。4、简述儿童精神成长的阶段性。第一、儿童精神成长存在阶段性;第二、儿童精神成长的每一阶段都以前一阶段为前提并为后一阶段打下基础;第三、阶段的连续性是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的结果;第四、外部条件不能影响发展阶段连续的次序、时间和速率;第五、儿童精神成长或心理发展的一系列阶段是对人类精神发展诸多环节的辩证复演;第六、儿童精神成长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精神状态。5、简述认识进化的阶段划分。根据认识的进化史,可以把认识的进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生物感应的认识阶段:微生物的认识

7、;第二阶段,生物感应——行为适应的认识阶段:植物和一般动物的认识;第三阶段,生物感应——行为适应——运算系统的认识阶段。6、简述儿童艺术的性质。(1)儿童的艺术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2)儿童的艺术是童年生命的律动。(3)儿童的艺术是儿童从情感侧面对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种生动的表达。(4)儿童的艺术发展是与儿童的整体发展密不可分的。7、简述审美与认识有何区别。审美和认识都是把握世界的形式,二者的区别在于(1)审美趋向于消弥主客体之间的对立,而认识中只有主客体对立时才可能有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对象,认识过程或认识活动才能建立起来。(2)认识总是突

8、破具体或个体而达到理念,而审美主体所把握的就是理念的这种具体存在状态。认识总是突破具体或个体而达到理念,而审美主体所把握的就是理念的这种具体存在状态。认识总是把握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