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42食管胃检查的染色内镜技术

201042食管胃检查的染色内镜技术

ID:5518977

大小:3.46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16

201042食管胃检查的染色内镜技术_第1页
201042食管胃检查的染色内镜技术_第2页
201042食管胃检查的染色内镜技术_第3页
201042食管胃检查的染色内镜技术_第4页
201042食管胃检查的染色内镜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42食管胃检查的染色内镜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食管胃检查的染色内镜技术内镜下染色技术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口服、直接喷洒、注射)将色素(染料)导入内镜下要观察的黏膜,使病灶与正常黏膜颜色对比更加明显,从而有助于病变的辨认及目标性活检,又称色素内镜或者染色内镜。自1966年日本津田等首创胃黏膜染色法内镜检查技术以来,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诊断食管、胃黏膜病变,特别是在诊断早期消化道肿瘤方面显示出很高的价值,成为普通胃镜检查的有力补充。有文献报道染色内镜还可以提示癌肿浸润范围,为选择手术方法及范围提供依据。常用的染色方法有Lugo`S碘染色、靛胭脂染色、美蓝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刚果红一美蓝双染色等。本教材只

2、介绍上消化道检查常用Lugo`s碘染色、亚甲蓝染色、靛胭脂染色法。第一节Lugo`s碘染色Lugo`s碘染色主要应用于食管病变的检查,早期食管癌碘染色阳性率几乎达到100%。1 染色原理 食管复方碘液染色的原理是:成熟的非角化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内含丰富糖原颗粒,遇碘成棕褐色,而炎症或癌变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而呈淡染或不染区。2 适应症 胃镜检查所发现的食管粘膜病变包括粘膜粗糙、糜烂、溃疡等均可以行Lugo`s碘染色。晚期明显食管癌者不必行此检查。3禁忌症1)所有胃镜检查的禁忌症均应列为色素内镜检查的禁忌症。2)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碘染色的相对禁

3、忌症。4染色检查步骤1)准备1.0%-3.0%的复方碘溶液、含有硫代硫酸钠的冲洗液洗脱液。2)准备专用喷洒管。3)普通内镜观察上消化道。4)将内镜退至距门齿约20cm处,清水冲洗抽吸干净病灶区域,从活检孔道道插入塑料喷管,前端伸出内镜2-3cm。用20毫升针管抽取1.2%碘液10ml,自上而下,边推进内镜,边注入碘液(或自食管胃交界线向上喷洒亦可)。内镜直视下于不着色区或明显淡染区取材3~5块送检病理。5)冲洗液洗脱着色区域的碘液。5染色结果判断  在内镜检查时,根据染色后组织的着色情况及边界是否清楚来判定染色级别,一般分为:(1)阴性,正常染色为棕

4、色;(2)3级,不着色区颜色较淡且边界不清;(3)2级,不着色区颜色淡,但不着色区边界清楚;(4)1级,不着色区明显且边界清楚,病变有隆起或凹陷感。早期食管癌与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碘染色后不着色(内镜下表现为黄色)且边界清楚,而且早期食管癌染色后病变有隆起或凹陷感,但正常粘膜由于碘染色着色内镜下表现为棕色。内镜诊断标准为:早期食管癌染色级别多为1级,重度不典型增生为1级,中度不典型增生为2级,轻度不典型增生染色级别为3级;碘染色阴性者为正常组织。碘染色前、后改变病理报告: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碘染色前、后改变病理报告: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病理报告:鳞

5、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碘染色前、后改变碘染色前、后改变病理报告: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碘染色前、后改变病理报告:原位癌碘染色前、后改变病理报告:原位癌碘染色前、后病理报告:食管粘膜内癌碘染色前、后改变病理报告:鳞癌碘染色前、后改变病理报告:鳞癌碘染色前、后改变病理报告:鳞癌6检查注意事项1)食管黏膜染色前需充分冲洗抽吸,有利于色素与食管黏膜更好地接触;2)导管应选择喷洒型,且内镜要匀速移行,保证染色剂喷洒均匀。3)染色后注意冲洗正常粘膜区的碘液。7碘染色的临床意义1)正常食管被染成棕黑色,由于柱状上皮不染色,齿状线可以清晰地显示(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的交

6、界)2)食管肿瘤,特别是常规内镜下不能明确分辨性质和范围的早期食管癌或不典型增生,也呈不染色区,而且由于没有胃黏膜的橘红色,通常发白,可以清晰地显示病变,指引靶向活检,或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3)炎症也可造成不染色区,需通过活检鉴别4)食管白斑则由于棘层富含糖原,被染成深棕色第二节亚甲蓝、甲苯胺蓝染色法1染色原理亚甲蓝又称美蓝,使用浓度0.2%~1.0%,最常用0.5%-0.7%溶液供直视下喷洒,0.05%溶液供MB-CR双重色素内镜检查,喷洒后,亚甲蓝不被正常黏膜上皮吸收,但易被肠腺化生上皮吸收,并可与糜烂、溃疡和癌变表现的白苔结合染成蓝色,即使在1

7、-2min用水冲洗也不退色。甲苯胺蓝和亚甲蓝相似,能被肿瘤组织和肠化上皮吸收,但是由于该色素不优于亚甲蓝,用量大时会对胃及膀胱有一定的刺激性,目前应用较少。2适应症亚甲蓝染色多用于诊断胃食管粘膜的充血、粗糙、糜烂、溃疡等病变,尤其在鉴别肠上皮化生、Barrett食管、胃腺瘤、胃的良恶性溃疡方面有较强的适应症。3染色步骤1)准备0.5%的浓度的美蓝和喷洒管2)常规内镜检查,大致确定病变范围;3)清水反复冲洗病变区域后,将内镜进至病变远端5cm以外,从活检孔道道插入塑料喷管,前端伸出内镜2-3cm。用20毫升针管抽取合适浓度的美兰染色剂,边退出内镜,边匀

8、速喷洒染色剂,约5分钟左右后以清水冲洗染色剂。内镜直视下于着色区取材送检病理。4染色结果判断肠化上皮呈淡蓝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