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在哪里?【李伟忠】.doc

“语文味”在哪里?【李伟忠】.doc

ID:55192529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2

“语文味”在哪里?【李伟忠】.doc_第1页
“语文味”在哪里?【李伟忠】.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语文味”在哪里?【李伟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味”在哪里?【李伟忠】在专家讲座、教师评课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语文味不够。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语文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通过课堂学习将文章语言内化为自己的感悟,通过交流、通过朗读、通过品味表达出来,这样的课就是语文课,这样的课就有语文味。  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如下渠道来凸显语文的“味道”:  1.“说”出语文味  语文课堂中的“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说”,二是学生的“说”。  教师的“说”是

2、指教师的课堂语言。“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学语言不同就可以相差二十倍。”教师的语言直接教育、影响、感染着学生,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极强的“语文味”。于漪老师是词采丰华,情真意切的诗化语言;钱梦龙老师是凝练硬朗,深邃缜密的理性语言;而魏书生老师则是平易中和,亲切风趣的商讨语言。他们的教学语言有着自己的不同特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的教学语言清晰流畅、条理清楚、娓娓动听、形象感人,使每一句话都充满着感情和力量。这就是语文的语言,这就是“语文味”。  学习《春天的童话》,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导入:时值金秋,

3、落叶片片,你是否还记得那令人迷恋的春天?孟浩然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杜甫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印象中的感觉是怎样的呢?请闭上眼睛,回味春天留给你的美好感觉!这样一下子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春天。教学《鼎湖山听泉》可采用这样的过渡:就这样,我们听着泉声,踏着泉水,循着钟声,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寺。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学习《绝句》后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总结:诗圣杜甫用28个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画,一幅春天的画,一幅彩色的画,一幅有声有色的画,一幅动静结合的画,一幅生趣盎然的画……学生的“说”是

4、指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言语训练与表达。“说”的环节往往被许多老师所忽视,而学生正确、响亮、流利、完整、达意的“说”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从不会说到会说,从不想说到想说,从说不好到说精彩,这样的过程就是学习语文的过程。因而课堂的精彩也往往是让学生说出来的,语文的味道也是被学生“说”出来的。  2.“读”出语文味  崔峦老师说:“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读。”阅读贵在“读”,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景美、境远、情深,需要反复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新课标指出:小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

5、,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安排充分的时间,加强读的指导与训练,让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采用浏览、默读、自由读、轻声读、个别读、互相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全班齐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读出见解,读出方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与知识、期待与思考主动走进文本,潜心读书,接受熏陶,享受乐趣,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  对于学习像《半截蜡烛》这样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必须抓住人物的语言与动作,深入人物的内心进行人情入境的朗读,这样才能体现浓浓的“语文味”,不然很容易上成拘泥于故事情

6、节分析的故事课。如《搭石》一文,抓住一个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背老人走搭石的三部分文字,通过朗读读出美的画面、美的情境,就能体会到景的美、人的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体味到语言文字的美。  3.“嚼”出语文味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职业性”敏感,所以说,语文的味道又是“嚼”出来的。语文课堂如果缺乏必要的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则教学难免会因缺乏关键点的开掘与深挖而显得浮华和浅薄,语文的味道也就注定会被冲淡和稀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引

7、导学生对文本精妙之处的深入推敲和潜心体悟。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荷花》,便是一堂以指导学生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操练为“纬”的语言训练课。王老师抓住文眼“冒”字而让学生换词比较,悉心揣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课文中文字运用的意蕴、情味和妙处,实现了对语境的独特感悟。学习《艾滋病小斗士》,如果紧紧“咬”住一个“挺”字,让学生去感悟、去想象、去体会、去朗读,就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恩科西的不幸和与病魔的坚强抗争。  4.“品”出语文味  语文教学的魅力是什么?一是“读”,二是“品”。

8、“品”就是品味、体悟、学习、鉴赏。语文课堂要组织学生品味文字、品味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作者的表达方法与表达效果,尤其要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看看语言是怎样的丰富、优美、生动、形象,是如何有特点、有魅力、有活力。在品味语言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鼎湖山听泉》的第二自然段时可以围绕一个问题来品味:“作者听的时候在看,看的时候在听,写的时候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学习第四自然段围绕一个“美”字展开,让学生去发现“泉声的美”,去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