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教材解读.doc

《窃读记》教材解读.doc

ID:55193013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2

《窃读记》教材解读.doc_第1页
《窃读记》教材解读.doc_第2页
《窃读记》教材解读.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窃读记》教材解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窃读记》教材解读解读教材在当今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的教师基本功应当是“简笔画、粉笔字、普通话”,时至今日,解读文本,则最应该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功之一。作为一名专业语文教师,拿到教材首先要考虑解读。今天就《窃读记》一课记录我的解读经历。一、与作者对话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9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坂,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在北京度过的25年时间,被林海音称作“金色年代”,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她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

2、老北京味。1948年8月她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林海音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文字。该书后来拍成电影,也改编成儿童绘本。虽然作者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但是贫困的经济状况还是无法满足她那颗渴望读书的心,林海音每天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去读书,直到天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书店。这篇文章记叙的就是她在书店窃读的体会。二、与文本对话1.了解文本思路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放学后

3、急匆匆去书店”“在书店‘窃读’和“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这三部分内容,但是全文所写的并不是发生在一天的事情,而是她长期在书店读书的复杂感受。如果以这条线索来组织教学,定会削弱文章的情感。课文以“窃读”为线索,运用细腻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文章的中心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3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为本文的学习确定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即: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作者窃读时的快乐和惧怕?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划一划,读一读。一会儿与大家交流。这个问题的解决,得在与文本、教师、同伴对话的基础

4、上。同时,这一问题,既融理解与感情朗读为一体,又体现了以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2.感悟文本语言一读课题,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笔下孔乙己那“窃书不算偷”的话来。孔乙己“窃”的是书,而本文“窃”的则是读,情趣上大相径庭。品读课文,我们会随着这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这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复杂感受,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文章语言也很有特点,通过反复解读文本,我发现文章有“五描写”的特点:①运用独白描写心境,体现求知欲望。例如:“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

5、?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用独白形式表达急于寻找昨天没读完的那本书的心理;又如用“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再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开心地读下去。这种独白的心理描写,一方面表达作者享受阅读的快乐,另一方面写出作者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生动形象地表达“我”的心情变化,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②运用对比描写,体验读书的担忧与快乐。用“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写了“我”“窃读”有喜有忧,有快乐有惧怕。担忧、惧怕

6、的是窃读时,被老板发现,害怕书被买掉不能继续读。因此,读书必须放学后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还要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借雨来读书。作者体验读书经历了担忧、恐惧和惧怕;同时还要忍受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痛苦。快乐与满足的是“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体现了读书的快乐和满足的幸福。文章巧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③细腻的动作描写,突出作者读书要忍受劳累。如“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这里用“跨、踮、钻、挤”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

7、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作者如饥似渴的读书心理。又如:“3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这一句用“交替、支撑、靠、休息”等动作,说明“我”读书站的时间长,多么劳累,但目的是为了多读书、多求得知识。④巧用比喻的描写,突出作者贪婪地读书。“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用“像一匹饿狼”来比喻“我”贪婪地读书,体现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和对知识的追求。⑤几种窃读形式描写,意在凸现如饥似渴地读书。.如:变换环境读书。作者因为害怕被老板发现,所以常常变换环境,当不适合再读下去时,会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