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五上文本解读.docx

窃读记-五上文本解读.docx

ID:53045333

大小:21.1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31

窃读记-五上文本解读.docx_第1页
窃读记-五上文本解读.docx_第2页
窃读记-五上文本解读.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窃读记-五上文本解读.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窃读记》五上文本解读【文本简说】《窃读记》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安排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培养爱好阅读的习惯”。《窃读记》一文描写了作者放学后急匆匆赶往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窃读,到晚上才依依不舍离开的读书过程。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新书的渴望之情。课文在原作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修改,但在语言上保留了作者朴实自然而充满感情的风格。在写作顺序上,由于文字的精简,更有利于小学生梳理出清晰的条理。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快乐悠长的读书滋味,真挚丰富的内心情感,都给学生打开了不同于今天生活的另一扇窗。走进

2、文字,我们就仿佛和作者一起行走在30年代的老北京胡同里,穿梭在老北京古旧的书店里,感受着她因家境困窘而执着于“窃读”的种种滋味。关于作者:(1918—2001)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林海音被大家所共知的作品是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的小说《城南旧事》,它曾被搬上电影银幕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城南旧事》包括五个短篇小说,即《惠安馆》

3、《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小说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文本细读】一、细读教材,领略“细读”滋味之矛盾交融林海音用一个看似贬义的“窃”字,生动形象地描摹了她读书时的情态。这是一份怎样的“窃”呢?这种“窃读”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呢?纵观全文,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窃读”的滋味既是矛盾对立的,更是和谐交融的。1、快乐与惧怕的交织。“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此处,快乐与惧怕不是简单的分隔,更不是各自一半的相加。“

4、窃读”的滋味,是大大的快乐中蕴藏着小小的惧怕,是小小的担忧中积淀着无限的喜悦。细读全文,每一处都环绕着快乐与惧怕交织的情感;触摸语言,每一字都蕴含着喜悦与担忧融合的情意。放学后匆匆赶到书店的快乐,交织着书已被售完的担心;跨进店门,看见人多的安心,交织着踮、挤、钻的小心;来回寻找的急切,交织着终于发现的惊喜;与书重逢的喜悦,交织着不敢大声表达的压抑。快乐与惧怕就这样水乳相融。这样的“窃”,是多么的矛盾啊!2、期待与克制的交融。在文中随处可见这样的交融:“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放学路上的遐想,饱含着作者及时读到书的期待;“我喜欢到人多的书店,

5、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想读书,又怕被人注意,甚至是隐藏自己,作者又是多么克制啊;“当饭店飘来菜香,我也免不了要做白日梦……”一碗热气腾腾的面,一张弹簧沙发竟是作者对读书条件的最大期待。每当她觉得此时的环境已经不适合读书了,她便会知趣地放下书,满怀期待再走入另一家,继续去忍受饥肠辘辘,去忍受双腿酸痛,去忍受随时可能遭人白眼的尴尬。这样的“窃”,是多么的辛苦啊!3、童稚与诡谲的共存。《窃读记》中人物的心理视角和六年级的孩子非常接近。“有时我会贴在大人的身边,仿佛是他的小妹妹或者女儿。”一个“贴”字把女孩的乖巧、灵性、狡黠描写得生动形象。第六自然段对于下雨时

6、作者心理活动的描写,更是绘声绘色。先是对大人不好驱赶避雨人的揣测,后是“皱起眉头、望着街心”的动作,最后是自己内心的坦陈:“大些!再大些!”,为了读书,小小的内心竟藏着这么多的诡谲。表面上的“皱”与“望”和内心高兴的“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孩子的天真和狡黠,童稚与诡谲就在这些小小的细节中呼之欲出。这样的“窃”,是多么丰富、细腻而又充满挑战啊!4、坚持与收获的共生。修改后的课文保留了作者到人多的书店看书和下雨天看书的两个细节。从结构上来说,这属于插叙部分,但是,这却是删改者的匠心所在。透过这两个情节,我们可以想象到作者“窃读”是常态,是风雨无阻的。尽管有

7、担忧,有恐惧,有屈辱,但读书得到的快乐,得到的成长远远胜过所以付出。正因为有长此以往的坚持,所以才有“我咽下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的顺理成章。课文的最后,国文老师的话是“窃读”动力的点睛之笔。吃饭长精神,读书长智慧,老师的话如星星之火,点燃了作者求知若渴的心;老师的话如梯,铺就了作者的成长之路。因为有坚持,所以有收获;因为有收获,所以再坚持。如果说,孩提时代的“窃读”是作者吃进的片片桑叶,那么日后18本书的出版,祖母级大师的认定,对台湾众多文学人士的提携等等,则是作者化茧时吐出的斑斓诗篇。这样的“窃”,是多么的智慧啊!“窃读”着,“窃喜”

8、着,“窃长”着。这样的“窃”,谁不艳羡,谁不依恋,谁不爱怜?二、聚焦重点,品悟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