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和浮力》单元复习教案2

《压强和浮力》单元复习教案2

ID:5519896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16

《压强和浮力》单元复习教案2_第1页
《压强和浮力》单元复习教案2_第2页
《压强和浮力》单元复习教案2_第3页
《压强和浮力》单元复习教案2_第4页
《压强和浮力》单元复习教案2_第5页
资源描述:

《《压强和浮力》单元复习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压强和浮力》单元复习教案2《压强和浮力》单元复习教案2学习目标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会用浮沉条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相关浮力知识解答生活中相关问题。学习难点求浮力问题时阿基米德原理或浮沉条的选用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请完成下面的填空1阿基米德原理2物体的浮沉条(1)决定因素:物体浸在液体中,一般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___,一个是竖直向上的___,物体在液体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决定于二者之间的大小关系。(2)对于实心物体,可以通过比较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判断物体的浮沉(3)具体关系分析如下:3浮力

2、利用(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排水量:排水量=轮船和载满货物的总质量(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4: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浮力: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二、典

3、型例题解答:【例1】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g,放入装满纯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0N的水。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悬浮为止(g=10N/g)。求:(1)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2)物体的体积;(3)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提示】(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2)因物体浸没,所以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可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3)因物体悬浮,所以盐水的密度和物体的密度相同。【例2】把重N、密度为0.9×103g/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状态(填“漂浮”、“悬浮”或“沉在水底”),物体所受的浮力是N,物

4、体排开的水重是N(水的密度为10×103g/3)。【提示】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的大小关系,可判定出物体的状态,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重力,可求出排开的水重。【例3】将一块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时如图14-1所示。若将该物体分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仍然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则(  )图14-1A大块沉入杯底,小块飘在水面上      B大块、小块都沉入杯底大块、小块都飘在水面上         D大块、小块都悬浮在水中【提示】物体分成两块后密度保持不变,仍与水的密度相等三、达标检测1把重为N,体积为600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

5、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N/g)(  )A物体漂浮F浮=6N    B物体悬浮F浮=N物体漂浮F浮=N    D物体沉在水底F浮=N2如图14-2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满水,然后将甲、乙两球分别放人两个杯子中,甲球浮在水面,而乙球可以停在水中的任何位置,则三个杯子的总重量哪个大( )图14-2A放甲球的杯子最大B放乙球的杯子最大没放球的杯子最大D三个杯子一样大3将同一物体先后放入三个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小球静止后如图14-3所示,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是() A甲大  B乙大  丙大  D一样大图14-3图14-44将体积相同的三个实心小球,分别放入盛有水的A、B、三

6、个容器中,静止后的情况如图14-4所示,若三个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别用FA、FB、F表示,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FA<FB<F     BFA>FB>F     FA=FB=F   DFA=FB>F一只苹果的质量为140g、体积为18×10-43,用手将其浸没在水中时,苹果受到的浮力为 N(g取10N/g),松手后苹果将 (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6(2009·娄底)把重10N,体积为1.2×1033的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的状态是.(填“漂浮”、“悬浮”、“沉到水底”)7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①可能跟物体浸入液

7、体的深度有关;②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③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④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⑤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14-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是正确的,猜想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