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分》教学反思1.doc

《约分》教学反思1.doc

ID:55202664

大小:5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3

《约分》教学反思1.doc_第1页
《约分》教学反思1.doc_第2页
《约分》教学反思1.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约分》教学反思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位:孔湾中学作者:周丽英2014年4月4日《约分》的教学反思教材简析:本课时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P84~85例3和例4,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因数和公因数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认识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概念,学习约分方法并掌握约分的书写方式。学生学会本课知识又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奠定基础。教学反思: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课通过情境的创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灵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合理、流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1.设问引导,让学生主动获得概念。心理学认为,中高级小学生的思维具有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特点。可见,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因此,他们抽象概括概念是较难的。这节课两个概念的教学,老师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发现概念的本质特征,从而让学生主动获得概念。二、存在问题:1.情境图的运用价值不高。教师在运用书本上的情境图时,既不能让学生感受约分的必要性,也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在提出“和是一回事吗”时,之前又要提一问:游了全程的几分之几?感觉还挺“绕”。2.学生约分的技能较低。学生学习约分之后,表面上看似乎都掌握了约分的方法

3、,但在练习时,学生约分的速度较慢,正确率也不高。课后,我们深入思考,认为原因是:在比较“逐次约分”和“一次约分”两种方法时,更多的同学赞同“一次约分”的简便,老师也带有这种倾向性。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大多数同学在“一次约分”时,找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较费时,尤其是遇到分子和分母的数较大时。少部分同学用“逐次约分”的方法,他们能利用2、3、5的倍数的特征去判断分子和分母是否有公因数2、3、5。事实上,怎样约分更快更准?要因人因题而异,如果能较快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用最大公因数去除更快些;如果不能,则看分子和分母有没有2、3、5、7、11、13、19…

4、…这些公因数,然后再用它们的公因数逐次或一次去除,这就是约分的策略。多数学生并没有掌握这种策略。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上述两个方面进行了改进,然后组织了再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指出两名学生到讲台前,要求学生1切出这个苹果的,生2切出这个苹果的。生2很快切好,生1迟疑了好一会儿,这时,台下有人迫不及待要求上台帮忙,老师叫生3出来帮忙,生3也按切好了苹果。)师(疑惑):你为什么也切?生3:因为=。师:你怎么知道=?根据什么?(生答略。引导学生概括“最简分数”,过程略。)师:从这里,我们发现和相比,有什么优点?(生答略)师:最简分数书写简便、应

5、用方便,今后我们还会知道计算也方便。既然最简分数有这些优点,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把非最简分数化成最简分数,也叫约分。(揭题:约分)改进后的教学,从“用数学”的角度凸显了约分的必要性,使学生产生了认知内驱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探索知识的欲望。2.层层递进,逐步形成约分的策略。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约分的策略,在学习约分的环节中,我们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第一层次:利用例4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悟约分方法,即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或最大公因数同时除分子、分母。并让学生比较两种约分方法的长处和短处,明确用什么方法要因人因题而异。第二层次:能利用2、3、5的倍

6、数的特征,比较快地找到分子和分母中的公因数或最大公因数。首先选择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分数,如:、、等,让学生约分,做完后讨论交流:你是怎样约分的?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同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