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第课时).doc

山中访友(第课时).doc

ID:55252291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07

山中访友(第课时).doc_第1页
山中访友(第课时).doc_第2页
山中访友(第课时).doc_第3页
山中访友(第课时).doc_第4页
山中访友(第课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中访友(第课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泗阳县众兴实验小学教学设计模板教学内容1、山中访友设计日期2011-8-30.设计者刘美芹年级六第 1课时/总 2 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录音朗读磁带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步骤师生活动安排设计意图改进建议一、二. 一、导入新课1、我们学过《寻隐者不遇》——积累古诗,拓展延伸。三、、贾岛,请大家回忆并背诵。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请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学生回答:(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

2、。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3、假如你进山拜访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4、你喜欢在山里做些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给以评价、鼓励)5、如果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拜访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拜访了怎样的朋友?就请我们来共同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出示课件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请同学们出声散读课文,并且依照作者传达出的情感来读。正音。学生读课文。3、作者进山拜访了哪些朋友? 生: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还有云雀、小花、石头。还有雷阵雨、蚂蚁、归鸟。4

3、、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德高望重的)古桥(青翠的)树林(洁白的)白云(雄浑的)瀑布(明镜般的)的山泉(小诗般的)溪流(玄奥的)悬崖(清纯的)云雀(慈祥的)老柏5、作者在拜访朋友时心情如何?表达了“我”培养学生提提出问题的习惯。检查自学情况,完成本课时所设立的教学目标。品读课文,怎样的感情?生:非常高兴。他带着愉快的心情拜访朋友。他热爱大自然。 三、细读品味: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 1、生默读。2、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一

4、幅画面你最钟情?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欢?3、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大自然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她为人类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大自然又是一位哲人,她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启迪。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作者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访友”把大自然人性化了,作者,把大自然当成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而“观景”是看景物,不亲切。“访友”感受画面,感受作者描绘的美好境界。,使读者引起联想,使文章富有了童话般神奇,更加形象生动。作者热爱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作者是用心和大自然交流。)老师小结:“访”是精神沐浴和洗涤的过程,“友”把自然人化了。“友

5、”是文眼,文章的切入点,作者情感的生发点,拟人手法的运用都缘与此,文章这样构思,非常新颖,可以尽情的表达出天人合一的情怀。板书设计1山中访友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教学反思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时,我以本文题目展开线索。因为课题是全文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独特、鲜明的表现手法,是本文的文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