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doc

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doc

ID:55262651

大小:4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08

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doc_第1页
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doc_第2页
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doc_第3页
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doc_第4页
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内容摘要:《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颁布以来,各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有关规定在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方面作了相应调整,正逐步跟国际接轨,但部分企业却受利益驱动影响利用相关规定的“弹性”来达到自己的意图,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经过思考,提出了几条不成熟的方法以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目的是想引发各位专家、同行的思考,最终在会计实务中避免或减少这些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资产规模在不断扩大,资产来源渠道已经不再单一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投资主体呈现了多元化趋势。投资者越来越希望了解资金运作状况,要求财务状况

2、能够完整披露,而现行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上却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关键词: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目录一、会计信息方面的问题。………………………………………………1二、资产流失现象严重。…………………………………………………1三、影响固定资产使用者的价值体现。…………………………………1-3四、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应采取的措施。…………………………………3-5(一)、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3(二)、要明确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4(三)、合理配置、使用及处置固定资产。……………………………4(四

3、)、对固定资产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管理。………………………4-56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真实、透明的会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也从过去的政府几个部门扩展到广大微观层面,如:企业管理者、债权人、投资人等;并且会计信息涉及到诸多利益问题,因此,准确、透明、负责愈加显得重要。为适应时代发展,2001年11月9日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制度》之后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为《准则》),并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首先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同时鼓励其它企业先行施行,作为对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要求,它保持与《企业会

4、计制度》(2000年12月29日颁布)一致的同时,在定义、折旧等方面内容作了修改,扩大了企业选择的余地,但笔者认为它同时也带来了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方面的弊端。对于施工企业,由于其固定资产使用地分散等因素,而企业却要节省管理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目前,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有:一、会计信息方面的问题。《准则》将固定资产定义为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年限超过一年,3、单位价值较高;同时附加了两个确认条件:1、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准则》不再强制要求企业执行同样的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比如,单位价值2000元以上),也不再采用列举的方式来对固定资产核算范围进行限定;这样,尽管《企业会计制度》仍然有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但企业在实务中可根据不同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结合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具体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从而导致了不同企业相同时期的会计信息不再具有可比性,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也不再具有可比性。此外,《准则》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减值准备等方面的规定虽然也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强调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

6、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与管理;但此举实际为某些企业人为控制利润创造了条件,增加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二、资产流失现象严重。由于企业可以自己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部分企业不完全合理地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部分本应该进入固定资产核算的资产不再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尤其是部分金额较小的辅助经营设备,如:办公设备、通信工具、生活用具等),此类资产的管理程序、方式变得粗糙、简单,使得该部分设备远未到达使用年限,便被企业当作“废品”提前处理,使企业资产流失现象加剧。在施工企业这种现象尤其发生的频繁,通常有的辅助经营设备在一个工程项目(通常为18-

7、24个月)结束后便被变卖、处理,严重导致了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三、影响固定资产使用者的价值体现。6由于施工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同一设备在不同项目部、不同使用者之间经常变动;而对于同一设备来说,购置使用初期明显生产能力高、维修费用低,使用后期则刚好相反,对于使用直线法折旧的企业来说,同一设备前、后期的使用者却承担着相同的折旧费用,这就在使用者价值体现时显失公允、形成了明显的偏差。随着施工企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械使用费在工程造价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目前,机械使用费在工程造价中通常占18-25%),这种偏差必将愈加突出。针对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出现

8、的上述问题,笔者考虑能否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予以解决:首先,由于《准则》没有明确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而《企业会计制度》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