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新考题.ppt

说明文新考题.ppt

ID:55271527

大小:251.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5-12

说明文新考题.ppt_第1页
说明文新考题.ppt_第2页
说明文新考题.ppt_第3页
说明文新考题.ppt_第4页
说明文新考题.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说明文新考题.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说明文阅读新考题梳理新乡县七里营镇实验初中王俊梅说明文阅读考点清单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说明内容。2、弄清说明顺序。3、把握结构顺序。4、掌握说明方法。5、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6、理解说明文以说明为主,兼用记叙、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2013河南)1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说明顺序以往考题:简单判断说明顺序新考题:结合内容,分析顺序答题指导:1、明确说明对象,找准关键词,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说明内容。2013年河南《“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①……②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相当

2、常见。……⑧从肌肉记忆的原理中我们不难看出,……⑨肌肉记忆有个特点……⑩……答题指导:1、明确说明对象,找准关键词,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说明内容。2、用上表序列的词语和恰当的专业术语。具体格式: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顺序。文章先介绍了“说明对象”的“……”,再介绍“……”,最后介绍了“……”。(这符合从到的逻辑顺序)3、常见的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主要到次要、从原因到结果、从个别到一般、从特点到用途等。说明顺序新考题:结合内容,分析顺序说明对象特征以往考题:从文中找出说明对象的特征(2013河南)13、下面这段文字介绍了利用肌肉记忆原理发明

3、的新技术。如果想用它为上文锦上添花,你会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为什么?(2分)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叫“移动音乐触觉”的技术,你只需要戴上一款特殊的无指手套,把手放在琴键上,这副手套通过蓝牙与-台笔记本或是手机连接,科学家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会将音符转换成震动,并刺激手指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敲击琴键。而在这期间,你完全可以背英语单词或者看部新上映的电影。实验证明,这期间背诵单词的效率与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区别。新考题一:提供材料,安排位置答题指导:1、放在开头部分。用“……的材料”来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放

4、在结尾部分。能说明“说明对象……”很有发展前景(或很值得引起社会关注)。3、放在某两段之间,起过渡作用(提供的材料表明说明角度发生了转换,有“然而、不仅如此……”等标志性的词语)。说明对象特征新考题一:提供材料,安排位置(2013河南)14、你和小明一起去游泳,他虽然学过,但是已经好几年没下过水了,有些犹豫。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鼓励他大胆游泳。(共3分)。(答案:结合文章内容,2分;用鼓励的语气,1分。)说明对象特征的新考题二:答题指导:必须结合本文介绍的相关知识来答题。并结合题目中创设的具体情境,采用相应的语气(如鼓励、号召、劝告等

5、)来答题。运用知识,联系生活说明对象特征新考题二:运用知识,联系生活(2013孝感市)《安全的空中旅行》23、上飞机时有乘客要求发放降落伞。如果你是空乘人员,该怎样向乘客解释?(3分)(2013浙江)《“电脑视疲劳”,不可忽视》12、暑假里,一些同学可能会迷上电脑、手机,应当如何预防电脑疲劳呢?请结合上述材料,提出四点建议。(4分)提示:我们在复习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文中介绍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说明对象特征新考题三:(2013年河北)《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15、根据第①段文字,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6、2分)针对特征,提出疑问答题指导:先明确说明对象,再找出说明对象特征的关键信息,最后针对关键信息,提出疑问。(简单点说就是在特征的关键信息前,加上“为什么”)2013年河北《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汉字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古埃及的圣体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至今人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

7、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说明语言以往考题:判断某词语能否删去或某词语指代内容(2013年浙江)《地震来了你怎么办》11、你认为这篇文章是写给哪个读者群体看的,为什么?(3分)。【标准答案】小朋友(孩子)或小学生 理由:①内容比较简单,语言比较浅显,适合孩子阅读;②用了较多的语气词如“好可怕呀”“糟了”等,营造情境;③有些表达含有提醒孩子的语气,如“要记住哟”。新考题:根据语言,判断读者答题指导:从说明内容、语言特点、语气、写作目的等方面来判断文章适宜的阅读群体。课堂小结考题多变,考点不变答题前:细读文章——深入思考—

8、—理清脉络——把握内容答题时:审清题意——明确考点——锁定考题——运用技巧谢谢指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