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第7—9章)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第7—9章)

ID:5531129

大小:3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17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第7—9章)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第7—9章)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第7—9章)_第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第7—9章)_第4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第7—9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第7—9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第7—9章)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第7—9)第七力第一节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不一定接触,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力一般用大写字母F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其符号是N。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牛。2、力可以产生两种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这几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

2、动状态发生了改变。3、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练习:画出放在桌面上的重力为20N的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这两个物体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它们每个物体都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第二节弹力1、直尺、弹簧等物体,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

3、原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如橡皮泥、面团等物体,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2、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拉力、提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3、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

4、成正比)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所测力不能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在静止或匀速直线拉到中示数稳定后读数。练习:读出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第三节重力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用符号G表示。2、

5、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是G=g,其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表示质量,单位是g,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其值是g=G/=98N/g,它表示的含义是:质量为1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N。公式变形可计算=G/g3、其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与水平面相垂直。利用铅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和利用铅垂线与三角尺(T形架)检验桌面是否水平都是根据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这一原理工作的。4、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悬挂法或平衡法确定。练习:

6、画出下列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第八运动与力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始速度相同,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表面滑行的距离的长短。可得结论是: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说明小车收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由此可推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实验可以推理得出的物理学基本定律是牛顿第一定律,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说总保持原的运

7、动状态,原运动的则会做匀速直线运动,原静止的仍保持静止。牛顿第一定律也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的,因而不能用实验证明这一定律。3、物体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快慢无关。解释惯性想象的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你,阐明其原的运动状态;(2)说明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受到力而改变了运动状态;(3)

8、说明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惯性要保持原的运动状态;(4)说明结果。练习:解释下列现象:行驶中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为什么会向前倾?答:乘客原随行驶的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脚已随车停止运动,而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