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办公建筑调研报告.doc

高层办公建筑调研报告.doc

ID:55324238

大小:2.05 M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10

高层办公建筑调研报告.doc_第1页
高层办公建筑调研报告.doc_第2页
高层办公建筑调研报告.doc_第3页
高层办公建筑调研报告.doc_第4页
高层办公建筑调研报告.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层办公建筑调研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层办公建筑调研报告姓名:杜嘉宇班级:建筑1104学号:11一、总平面高层办公建筑的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布局、功能分区明确、节约用地、交通组织顺畅,并应满足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指标。在本次的任务中,总平面的出入口要注意1.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场地的出入口设置。2.设备用房、附属设施和地下建筑的出入口。3.锅炉房、厨房等后勤用房的燃料、货物及垃圾等物品的运输应设有单独通道和出入口。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应考虑建筑使用功能对内部空间的需求,并结合其他条件综合考虑,确定一种实用、经济、有效的结构体系。 在高层建筑结构

2、中,常用的承重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钢结构和刚—混凝土组合结构。三、实例分析:中国,广东省,深圳市,“方大企业总部”获奖作品/HuasenArchitects该项目位于中国深圳,获奖的设计方案在原有的建筑基地上重新塑造了300000平方米的综合建筑,集零售、办公、娱乐与休闲空间于一体,从高科技研究与技术开发中心上高高耸起。设计竞赛要求将公交终点站融入方案中,根据政府官员的计算,将有55%的用户会乘坐公交车抵达这里。华森建筑直接将此作为设计出发点。综合建筑的中心成为空间节点,就好像是飓风的风

3、眼,四座高度不同的办公塔楼由此旋转而出。地面层线性的带状结构和基座的多个楼层无缝地旋转成垂直百叶的规则图案,与商业空间俏皮的曲线并列而置,后者有着玻璃和铝板塔楼常有的商业特点。用户沿北环路行走能够捕捉到每座塔楼的独特视角,这些塔楼若隐若现,有着光亮透明的水一样的外观,能为建筑内的员工遮挡恼人的阳光,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工作。(1)总平面在右边这张总平面上可以看出广场、植被区和水景被结合在宽阔的带状结构中,创造了一个极具凝聚力的建筑实体,用融合的方式模糊了购物与工作之间的界限。塔楼之间都互相有一定的距离,而组成中央环路的不同的楼层融为一体,形成

4、连续的购物空间。购物者随着建筑的空间不断运动,再加上顾客不断到来和与离开,会形成一个动态的建筑空间。(2)形体演变由分析图看出,这个方案是由中间这个环形发散拉升而来。中间这个环形就如同一个交通枢纽,呈现出了一种开放型的姿态,将这个建筑融入到城市中间,融入到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中。(3)平面从左边一层平面看出,中间的环形枢纽有一条道路穿过,体现了将建筑不单单是建筑,而是城市一部分的理念。并且中间的枢纽有机地连接了四幢办公建筑,形成了一个集散中心点。而中间圆形的顶部,又形成了一个空中广场,在拥挤的道路中增添了一个供市民活动的场所。用垂直方向上的空间

5、来弥补水平方向空间的拥挤。利用竖向的空间也是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从这个标准层平面看出这个建筑采用的是剪力墙—框架结构,这种结构中间剪力墙部分为交通和附属用房,而框架结构部分就可以很灵活地划分成封闭,半封闭,开敞的办公空间有空间划分的灵活性,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南京工业大学丁家桥校区这次我们实地调研的是丁家桥校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我们坐的校车去的丁家桥,还未到门口,科技园就可以清晰看见了,虽然是两幢宽大的大楼,可是因为它进深较浅,中间通透,所以并不显得那么的笨重。反而因为其立面体块的均衡布置,显得十分的细腻。科技园的入口,设置了汽车的坡道,形

6、成了无障碍的设计,让汽车可以直接开到门口。进入大门,中间空间是由低矮到高又转向低矮的空间变化。由这张消防图中看出,科技园采用的是剪力墙结构,楼梯交通空间分布在大楼的两侧,和之前的案例是两种不同的情况。两个案例相比,剪力墙结构就显得没有框架—剪力墙结构那么自由。这是由两幢大楼连接而成的,由于剪力墙结构的大楼空间分布比较规整,中间的连接体做了垂直方向上面的空间变化,于此同时,也保证了沿街视野的通透。从造型上来看,这个建筑基本是由竖向和横向的线条构成的,中轴线对称,体现了学术的严谨,两幢大楼又体现了竖向体块的穿插,因为都是玻璃幕墙,设计者设置了镂

7、空的部分来实现了虚实结合。一、总结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相比,框架—剪力墙的空间划分更加自由,有灵活性。高层办公建筑一般以玻璃幕墙为主,和玻璃幕墙相对比,可以用适当的镂空来体现虚实的对比。框架—剪力墙结构,将主要垂直交通空间和附属用房都布置在中间剪力墙部分,而剪力墙结构则分散分布。现在的高层而且,将高层成为城市的元素,是今后发展的趋势,所以在设计的同时,多加考虑人与人交往的空间关系,在现有的用地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最大的活动场所。对城市天际线的影响,对城市景观的影响都应该成为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同时,还必

8、须保证交通流线不交叉,后勤、客户、城市居民等各自的流线都要注意分配合理到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