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单元五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ppt

能力单元五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ppt

ID:55348527

大小:892.09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5-14

能力单元五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ppt_第1页
能力单元五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ppt_第2页
能力单元五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ppt_第3页
能力单元五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ppt_第4页
能力单元五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能力单元五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能力单元五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病原微生物:能引起人和畜禽发病的微生物。*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人和畜禽发病的微生物。*腐生性病原微生物:一些微生物本身并不一定侵入动物体内,而是以其有毒代谢产物,随同食物或饲料进入人或动物机体,呈现毒害作用,此类微生物称为——。传染又称感染,是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侵入机体,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病理的过程。内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内或体表大多为正常菌群,少数为致病菌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病动物带菌者携带有某些致病菌的健康动物,传染病恢复期仍排菌者(重要传染源)病畜和带菌动物动物畜

2、共患病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有些寄生物与动物体宿主之间达到了互相适应,互不损害对方的共生状态。例如肠道中的大肠杆菌。但这种平衡是相对的,当某些因素导至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如艾滋病)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其固有寄生部位而到达其不习惯寄生的部位,如大肠杆菌进入腹腔或泌尿道时,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的损伤,则可产生机会性感染。大多数病原微生物与动物体宿主之间是不适应的,因而引起双方之间的斗争,由于适应程度不同,双方斗争的后果也各异。因而产生传染过程的各种不同的表现。临床表现明显的传染病不过是各种不同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全部。感染传染过程的发生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

3、途径进入动物体,就开始了感染过程。病原微生物是否被清除,或定居下来,进而引起组织损伤、炎症过程和各种病理改变。主要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动物体的抵抗力(机体的免疫功能)。与外界环境条件有关。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引起传染的能力,使动物体致病取于它们的病原性与毒力。&微生物的病原性:一定种类的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在其特定的宿主体内引起疾病过程的能力或特性,称为——。&毒力:微生物致病能力的大小。1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病原性细菌毒力细菌侵袭力细菌毒素宿主细胞感染细菌将死亡(1)细菌的侵袭力侵袭力:病原性细菌突破宿主机体的防御屏障,侵

4、入机体活组织,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扩散蔓延的能力。表面结构:具有吸附与抵抗吞噬的作用。荚膜:具有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与消化的功能。菌毛:帮助致病菌吸附于动物细胞表面。如:大肠杆菌吸附于肠黏膜上皮细胞。酶类:某些致病菌在代谢过程中能向细胞外分泌多种酶,能溶解破坏宿主机体的屏障结构。透明质酸酶:宿主细胞间的透明质酸具有粘和作用,细菌产生此酶分解透明质酸,使细胞间隙扩大,有利用病原菌的扩散。胶原酶:一种蛋白质水解酶,能水解宿主机体肌肉组织和网状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蛋白,使肌肉软化,有利于病原菌扩散。如:魏氏梭菌。卵磷脂酶:分解细胞膜上的卵磷脂,导致组织细胞崩解

5、和红细胞溶解。血浆凝固酶:加速血浆凝固,阻止吞噬细胞的游走,保护病原菌免受吞噬。溶纤维蛋白酶:将凝固的纤维蛋白溶解,解除了病原菌被局限的状态,有利于它的扩散。(2)毒素毒素包括外毒素与内毒素。前者以白喉、破伤风和肠毒素为代表。后者以革兰阴性杆菌的脂多糖为代表外毒素通过与靶器官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而起作用。内毒素通过激活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起作用。项目外毒素内毒素来源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存在于细胞内,为细胞壁成分,崩解才能释放。产生细菌G+G-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不稳定,对热敏感,60-80℃,30min破坏稳定,耐

6、热,160℃,2-4h破坏抗原性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但无中和作用,毒性作用极强,对组织器官的特异性选择作用(破伤风)较弱,无特异选择性,引起相同的毒性反应甲醛处理处理后毒性丧失,但保留其抗原性—类毒素不能成为类毒素类毒素:外毒素经0。3-0。5%甲醛37度处理一定时间后,毒性完全丧失,仍保留良好的抗原性,称为—毒力的测定毒力测定不仅用来确定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而且用于疫苗、血清及药物安全性检查。1、最小致死量(MLD):能使特定试验动物于感染后一定时间内发生死亡的最小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2、半数致死量(LD50):能使

7、半数试验动物感染后一定时间内发生死亡的最小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3、最小感染量(MID):能引起试验动物发生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的最小量。4、半数感染量(ID50):能使半数试验动物发生感染的病原微生物量。病毒的致病作用:1、破坏细胞:引起动物细胞代谢障碍和变性(CPU,包涵体形成,溶酶体的破坏,红细胞凝集与溶解)2、细胞融合:感染细胞的过程中,硬气引起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互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或感染细胞与未感染细胞相互融合,引起病毒向正常细胞的扩散。3、细胞转化:病毒的DNA与宿主细胞的DNA整合,从而改变宿主细胞遗传消息的过程,称为转化。这种转化后的细胞

8、在机体内可能形成肿瘤。如:疱疹病毒(MD,牛传鼻,鸡传喉)腺病毒(EDS)反转录病毒(白血病)4、免疫异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