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谏学生.doc

邹忌讽齐王谏学生.doc

ID:55356361

大小:7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11

上传者:U-3053
邹忌讽齐王谏学生.doc_第1页
邹忌讽齐王谏学生.doc_第2页
邹忌讽齐王谏学生.doc_第3页
邹忌讽齐王谏学生.doc_第4页
邹忌讽齐王谏学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谏学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2011·四川省眉山市)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期年(满一年)之后B.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C.宫妇左右莫不私(偏爱)王D.吾妻之美(漂亮)我者,私我也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孰与徐公美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B.乃下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C.暮寝而思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D.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0.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二、(2011·重庆市)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忌不自信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B.①朝服衣冠②有时朝发白帝C.①闻寡人之耳者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①时时而间进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9 译文:(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文:11.写批注是品读文章的好方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写批注。(4分)示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批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邹忌进谏的结果。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有善于劝谏的忠臣,有广开言路的君主,何愁不能“战胜于朝廷”?(1)暮寝而思之。(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我选第句,批注:12.邹忌进谏齐王,《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刘禅,他们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4分)答:三、(2011·江苏省淮安市)阅读下文,完成5—8题。(16分)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⒌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①朝服衣冠:②孰视之:③皆以美于徐公:④期年之后:⒍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②能谤讥于市朝。译文:。9 ⒎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答:。⒏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答:。四.(2011·贵州省贵阳市)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2)臣之妻私臣()(3)乃下令()(4)闻寡人之耳者()21.用现代汉语解释“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个句子。(2分)22.“群臣吏民”进谏的三种方式依次是什么?请用文段中的词语回答。(3分)23.结合课文分析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9 五、(2011·四川省雅安市)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28—33题。邹忌讽齐王纳谏28.本文选自《》,邹忌是战国时期齐国人。标题中的“讽”是之意。“纳”是接受、采纳之意。(2分)29.请选出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2分)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30.请选出加点字的注音、注释有误的一项()(2分)A.朝服衣冠(zhāo早晨)皆朝于齐(cháo朝见)B.时时而间进(jiàn间或、偶然)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jiàn参与)C.吾孰与徐公美(shú谁)公来,孰视之(shú仔细)D.期年之后(qī几乎)王之蔽甚矣(bì受蒙蔽)3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B.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D.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王曰:“善”。乃下令……辍耕之垄上行善积德32.翻泽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翻泽:33.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2分)答:六.(2011·四川省眉山市)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期年(满一年)之后B.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C.宫妇左右莫不私(偏爱)王D.吾妻之美(漂亮)我者,私我也9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孰与徐公美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B.乃下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C.暮寝而思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D.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0.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七、(2011·云南省德宏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共12分。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0、解释加点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⑴窥镜而自视窥:⑵臣之妻私臣私:⑶闻寡人之耳者闻:⑷时时而间进间:11、翻译下列句子。(2分)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12、齐王“纳谏”、“除弊”,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用原文回答)(2分)13、文中,邹忌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9 14、结合实际,谈谈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示。(3分)八、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13——17题。(共13分)  【甲】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太宗新即位,励精(①)政道(②),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④)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⑤)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                                  (选自《旧唐书·魏征传》)【注释】①励精: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事业或工作。②政道:施政的方略。③雅:素来 ④经:治理 ⑤劳:慰劳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l)孰视之(     )             (2)皆以美于徐公(     )(3)王之蔽甚矣(    )        (4)思竭其用(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                                               15.对两位君主纳谏时的描写,【甲】文是“王曰:‘善。’”【乙】文中与这句话相对应的是                                                 。(2分)16.邹忌和魏征作为大臣,向齐威王和太宗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答:                                                                       17.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为什么会发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的感概?(2分)答:                                                           九、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11——14题。(共8分)11.解释下列语录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9 (1)能谤讥于市朝  谤:              (2)闻寡人之耳者 闻:      1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2分)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译文:                              13.请分别写出文中表现齐威王纳谏后在国内和国外产生巨大成效的句子。(2分)答:                                                                      14.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2分)答:                                                                    十、阅读下面两篇(段)文言文,完成第6到第9题 (15分)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___(2)皆以美于徐公 以:__________(3)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_______(4)卒得反国 反:7.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B.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C.①时时而间进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①内外不闻吾过     ②及鲁肃过浔阳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6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知所以亡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3分)9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和《成侯邹忌为齐相》,完成17~20题。甲 文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 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战国策·齐策一》)注释:①闬: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17.解释下列词语。(2分)(1)门庭若市:           (2)面刺:           (3)期年:     (4)不相说:             (5)走: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5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译文: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3分)译文: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9 20.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3分)答:                                                                      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