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ID:5541350

大小:3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17

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_第1页
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_第2页
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_第3页
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_第4页
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高三语复习讲座(34)现代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在中的观点态度,是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的意旨。“分析概括作者在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能力点,是在归纳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的进一步要求。一、什么是作者的观点态度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谓态度,就是指作者在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不同类型的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一般说,论说性的结字是明朗的、直说的;学作品则比较含蓄。论说性的中,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些现代文阅读•分析概

2、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高三语复习讲座(34)现代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在中的观点态度,是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的意旨。“分析概括作者在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能力点,是在归纳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的进一步要求。一、什么是作者的观点态度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谓态度,就是指作者在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不同类型的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一般说,论说性的结字是明朗的、直说的;学作品则比较含蓄。论说性的中,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些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高三语复习讲座

3、(34)现代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在中的观点态度,是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的意旨。“分析概括作者在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能力点,是在归纳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的进一步要求。一、什么是作者的观点态度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谓态度,就是指作者在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不同类型的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一般说,论说性的结字是明朗的、直说的;学作品则比较含蓄。论说性的中,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些论,就是作者在中的主要观点。叙述性的学作品,一般以写人、叙事、写景见长,观点态度等不直接说

4、出,但是,也是可以捕捉到的。如孙犁的散《黄鹂》,由实而虚,经过几番推导,而不断飞跃,呈现出一种“哲理升华”的情致美。读完全,经过一番揣摩,就可以领悟到溶化在艺术画面里的生活感受和得到的人生见解,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破坏人生和艺“极致”的义愤。二、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途径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有三条。1.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有的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达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例1:1999年第23题第1问: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相关原是这样的。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

5、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的失败,亦是合作塑像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又由于集体创造的,而不是个人创造的,那么这成功失败是属于集体,而不仅仅属于个人。这段字中的每一句话都明说着或暗含着作者的一种观点。哪一句话表达作者对“教育的最大成功”的观点呢?首句说教师的“成功”,自然不是;次句说“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有点像,但不是。因为下句有“说得正确些”,可见它不够正确。而“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一句概括力强,内容完备,就是作者的主要观点,也就是“教育的最大成功”之处。这

6、样一个“寻找”的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这个句子表述明确集中,找出就找到了答案,不必再作概括。2.从中运用的材料入手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献资料,总是要表达一定的观点的。因此,从分析材料入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例2:第二段引述了《学会生存》中的一些话,作者引用这些话要说明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两点:①②创造思考教学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标。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对于思考者或者化而言具有新颖性和价值;创造性思维是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任务是将原模糊的、不明确的问题清楚地勾划出,或提出某种方案加以解决。1972年

7、联合国教科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人们越越要求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都解放出”。然而,“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化影响的能力”。它强调说:“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是并存的。”因此,有必要警惕教学中妨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概念的内涵固定化□a限制了思考□b无法产生突破和解决新问题□对问题的固定反应方式□d限制了发散思维的发挥□e墨守成规更窒息了创新的愿望和灵感□f强调记忆、练习、再现的聚敛性思考□g忽略应用、联想的扩散性思维训练□h情感因素不足□i缺乏形象和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