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3@人教版.doc

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3@人教版.doc

ID:55419155

大小:2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5-12

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3@人教版.doc_第1页
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3@人教版.doc_第2页
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3@人教版.doc_第3页
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3@人教版.doc_第4页
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3@人教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3@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6大自然的语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二)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三)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

2、生动性。三、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2.讨论法、点拨法。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5.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

3、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初步感知文意;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3.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三、划分段落层次

4、,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明确: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四、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1.学生齐读6~10段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五、布置作业1.收集几

5、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教师以文字资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阅读)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转化课堂所学的物候学知识。[教学步骤]一、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1.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1)学生齐读1、2段。(2)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3)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2.多媒体显示下列句子,要求学生揣摩,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1)古代流传下

6、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学生明确:加粗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3.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

7、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二、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三、延伸拓展,转化课堂知识1.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生1:“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生2:“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生3:“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生4:“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3.教师请有旅游经历的同学谈谈

8、在旅游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识。如盛夏时节到东北旅游,寒冬时节到南方旅游,爬山、观海等总会有新的发现。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1.说明“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三则农谚包含的物候知识。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