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有效创设数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doc

数学(心得)之有效创设数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doc

ID:55439455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13

数学(心得)之有效创设数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doc_第1页
数学(心得)之有效创设数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doc_第2页
数学(心得)之有效创设数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doc_第3页
数学(心得)之有效创设数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doc_第4页
数学(心得)之有效创设数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心得)之有效创设数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数学论文之有效创设数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数课学堂中,可以通过有效合理的情境营造,开拓创新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创设应用的数学情境  学习和精通理论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学习也不例外,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地用于生活,而且数学知识的应用性特征更为明显,这是由数学学科特点决定的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熟悉、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一旦进入课堂,就能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价值,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现代教学论认为: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知识用于生活,培养其实践能力,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应用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他们必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应用情境,使数学

3、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了“估算”内容后,我让学生进行搬新房铺地砖的估算。先从房间门宽约一米入手,可目测出房间的地面长约6米,宽约5米,则面积约是30平方米;再从学生的尺长约2分米入手,可估计出一块正方形地砖的面积约是4平方分米,则这个房间约需地砖的块数为30×100÷4,大致要准备800块。  二、创设反思的数学情境  所谓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的本

4、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并进而产生新的发现。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数学学习中,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是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可靠途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创设反思情境,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反思评价,引导学生反思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发现或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反思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反思思维过程中的不

5、足,学会从不同角度全面考察问题,摆脱固定思维模式,寻求最佳方案。通过自评或互评,使学生能在主动反思中自觉作出相应调整,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  如: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后,我对这类典型应用题的结构和解法进行思维整理,反思这类应用题结构和解法的特征,从而揭示出这类问题的一般解答规律,得出它实际上是代表了“已知两种事物的单值,又知这两种不同事物的总个数与总值,求这两种不同事物的个数”这一类题型的固定公式性解法,只要具备这个问题的特征,就能运用相同方法解答。这样在解答“某科学考察组进行科学考察,要越过一

6、座山。上午8时上山,每小时行3千米,到达山顶时休息1小时。下山时,每小时行5千米,下午2时到达山底,全程共行了19千米。问上山和下山的路程各是多少千米?”时,就能迅速判断出这道表面上的行程问题,实质上就是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化题型,因此解答起来也就水到渠成。假设5小时都是上山时间,则下山时间是:(19-3×5)÷(5-3)=2小时;则下山的路程是:5×2=10千米,下山的路程是19-10=9千米。  三、创设质疑的数学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想也就应运而生。产生疑问,

7、引起思考,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是需要学习的开始,是新知识探求的起步,也是创造意识唤起之时,可以说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本能及心理特征,有意识地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及时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进入到较为理想的求知和思维状态。当然在初始阶段,当学生还未养成质疑习惯或者由于所学知识较难而无法下手时,教师可以先精心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提问。提问的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可以从概念、性质、公式入手,也可以从算理、解法、知识内在联系或者关键字词上去进行,还可以在

8、疑难处或者困惑处进行。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后,就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独立质疑,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  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内容后,当我让学生回顾全课,联系新学的知识进行质疑时,就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判断:“若两长方形周长相等,则面积也相等”,问题提出如同一石激起多层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