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积极情感—德育教育的命脉.doc

其他(心得)之积极情感—德育教育的命脉.doc

ID:55442341

大小: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13

其他(心得)之积极情感—德育教育的命脉.doc_第1页
其他(心得)之积极情感—德育教育的命脉.doc_第2页
其他(心得)之积极情感—德育教育的命脉.doc_第3页
其他(心得)之积极情感—德育教育的命脉.doc_第4页
其他(心得)之积极情感—德育教育的命脉.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其他(心得)之积极情感—德育教育的命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其他论文之积极情感—德育教育的命脉  宝鸡市渭滨区相家庄中学  张洋  [摘要]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道德惟有落实在人心,才能化为道德主体的自觉实践。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只有以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他们获得真正的认知,并把自己的认识充分运用到自我实践中去,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德育教育的春风才能吹进每一位学生的内心。那么,教师应如何改变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呢?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做了阐述。  [关键词] 情感;情感教育;积极情感教育;教师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内心不应是真理的仓

2、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冷苦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道德惟有落实在人心,才能化为道德主体的自觉实践。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过程。情感如春风化雨,有利于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里去,体会学生的真切感受,遵循学生全面发展的规律,踏准学生生命的节拍,真正视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为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的:“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心理学中讲到: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3、在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它与学习的动机、认知的兴趣、意志品质以及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样,对学生的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一般都要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思维、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我们不可能通过讲授专业、高深的心理知识、道德意识使学生获得认识,而只能采用“寓教于教”的方法,以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他们获得真正的认知,并能把自己的认识充分运用到自我实践中去,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可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显的尤为重要。  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

4、师所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是单纯的传递信息、教授知识和接受信息、学习知识的关系。因此,学生就很少学会从其他渠道获取信息、获得知识,教师在掌握知识、教授技能、传播道德等方面占主导地位。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等各种先进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来,学生获取信息、获得知识的渠道逐渐增多,但教师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的职能状况并未改变。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技能的教授者、道德的传播者,他同时要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同伴、教学活动的中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各种方式引

5、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积极地求索。  那么教师应如何改变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尊重和爱”--积极情感教育的源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地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尊重。”教育者尊重和爱每一个学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激发学生情感积极性的源动力。  1、尊重学生,不但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理解和尊重他们正当的愿望和合理的要求,对学生的弱点和错误言行,不要训斥,更不要

6、讽刺、挖苦,应以平等、友善的态度进行引导、启发、纠正。更重要的是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和独特价值。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但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惩罚他画出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心怀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毋庸置疑,尊重学生往往是一种教育的力量,会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长期以来,我们可能习惯给一些有学习困难和行为过失的学生戴上了一些“坏”帽子:“笨蛋”“调皮捣蛋”、“道德

7、败坏”等等,随意贴上“坏学生”的标志,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应当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努力发现和证明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和独特的价值。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未成年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孩子们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不能轻易或者盲目地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量可能的尊重每个人。”让我们想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鞭下有瓦

8、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