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教案——风景谈

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教案——风景谈

ID:5546559

大小:40.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7-12-18

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教案——风景谈_第1页
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教案——风景谈_第2页
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教案——风景谈_第3页
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教案——风景谈_第4页
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教案——风景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教案——风景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教案——风景谈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教案——风景谈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教案——风景谈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教案——风景谈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教案——风景谈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教案——风景谈语:《中国现当代散鉴赏》教案——风景谈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紧扣中心,描写多种风景片断,又以精辟的议论,把这些风景片断串在一起,连在一起,连成整体的写法。体会散“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二)学习准确、精炼、生动的语言。(三)了解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军民的生活,启发学

2、生认识我们时代的真正的美,发扬民族精神。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本篇散是怎样用逐层深入的方式表现中心的?分析:第一层用骆驼队的出现引起沙漠风景变化的事实说明人是构成风景的不可缺少的条。第二层用黄土高原的两个风景片断说明有人还不行,只有具有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才能构成美的风景。第三层用石洞避雨和桃林休憩两幅画面证明具有崇高精神的人不仅能构成美的风景,还能填补大自然的贫乏,增添景色,甚至创造第二自然。第四层用朝阳下两个战士的形象证明象征民族精神的人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叙议结

3、合,每段议论都画龙点睛地点画了记叙的中心,中的几段议论又体现了层进的关系。(二)“风景谈”写出了什么?分析:“风景谈”即“谈风景”。这里的“风景”既指自然风光、也包括人的活动,重点是主宰风景的人。征服沙漠的人、充满崇高精神的人、民族精神化身的人,这三种人创造了新的风景”、新的世界,这就是所谓“第二自然”。六幅“风景”画实际上先后写了延安军民的劳动、生活、学习、休憩和战斗,这是本的“形”。歌颂党领导下的延安军民崇高的精神境界是本的“神”,即思想红线。“形”与“神”的结合点是“风景”,寓政治于风景之中。六幅“风景”

4、画是按照下面的顺序排列的:自然是伟大的——改造自然的人类更伟大——具有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尤其伟大——民族英雄乃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三)本核心在“风景”还是在“谈”?分析:此的核心内容不在“谈”而在“风景”。“风景”包括自然风光,但更主要的是社会景象。中的六幅风景画不是“谈”出的而是“画”出的。作者通过六幅绘形、绘声、绘色的风景画,展示并赞颂了大西北自然风光的美,延安社会生活的美,延安人精神境界的美,“风景”的精髓是“美”。作者展示“美”、赞颂“美”的层次是由鸟瞰到特写,由自然风光到社会景象、再到人的精神境界

5、。三、教学过程设计前布置学生认真阅读,并完成后练习题一。(一)作者简介。初中阶段学生已读过《白杨礼赞》,对作者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这里可让学生介绍,然后教师补充,明确几点:作者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和早期共产主义运动;长期从事革命学活动,曾与鲁迅、郭沫若等人为我国革命艺和化运动奠定了基础;茅盾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其他极有影响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蚀》(包括《幻灭》、《动摇》、《追求》)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二)题解。1.请同学们阅读第221页注释①及“预习提示”的第1段。问:本是在什么时候

6、什么地方写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作本?明确:本是作者1940年底在重庆写的。“预习提示”说“茅盾在延安生活了近五个月”。老师可补充:1939年3月,茅盾赴x疆大学任教,1940年月离开x疆返内地,归途中在西安喜遇朱德同志,应邀到延安讲学并参观访问,为期五个月。在延安,他呼吸了清新的革命气息,目睹了解放区蓬勃发展的景象,激发了对解放区的热爱感情。同年年底到重庆,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正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茅盾写了与《白杨礼赞》并称为姐妹篇的《风景谈》。“预习提示”中说“我写了延安的‘风景’,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茅盾在中

7、热烈赞颂了延安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这就是茅盾所说的“政治”。2.描写风光景色的散我们学了不少。上学期学的《雨中登泰》《长江三峡》《游褒禅记》《石钟记》,本学期学的《黄记》都属这一类作品,但这些都没有用“谈”字作标题。“风景谈”即“谈风景”,这里为什么要用“谈”字呢?先由同学思考,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这一句话,从而明确:作者写风景实际上是为了写人,赞颂解放区的军民,赞颂那些主宰大自然、具有崇高的革命精神的延安儿女;而这一主题,很大程度上是靠中的议论揭示的,所以用一“谈”字。这也与作者生活在

8、重庆有关,为了能在重庆发表,只能写得含蓄些、隐晦些。(三)初步了解的内容和全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1.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即后练习一。可由学生口头回答这一道题,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写了六幅画面,至于以词语概括各个“风景”,先不急于订正,分析各个画面后,才指导学生选出正确的答案。2.问《风景谈》描写了延安军民的生活,我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写的是延安?学生思考回答。明确:中的“黄土高原”和“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