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的追问.doc

数学中的追问.doc

ID:55480061

大小:233.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20-05-14

数学中的追问.doc_第1页
数学中的追问.doc_第2页
数学中的追问.doc_第3页
数学中的追问.doc_第4页
数学中的追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中的追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在课堂上广为运用。它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甚至出新出彩为止。它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课堂中运用追问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见缝插针,注重追问的随机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知识的。也就是说,教学的视线应由过去的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其学习过程。追问作为“关注过程”的一种具体的手段,有着其它提问技巧不可企及

2、的优越性。追问不但能使学生保持注意的稳定性,激发其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由紧张到轻松,又由轻松到紧张的一张一弛的学习。特别是当教师听了学生的回答,发现其认识还是肤浅、粗糙、片面、零碎甚至是错误的时候,就应紧追不舍再次发问,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或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或由此及彼,或举一反三,直到理解变得更加准确、全面、细致、深刻为止。比如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中,预习后我就开门见山的问:“文中作者回忆的人物是谁?”同学们响亮的回答:“阿长。”我接着问:“她的名字是叫阿长吗?”同学们都好奇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当然是了,书上都这样写的啊。”看到他们还没反应

3、过来,我就又追问了一句:“阿长是她本人的名字吗?”很多同学们赶紧翻了翻书,回答说:“不是,是以前一个保姆的名字。”然后我又问:“她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可以看出什么?”同学们都恍然大悟,回答说可以看出阿长命运悲惨,受人轻视、漠视,令人同情。二、有的放矢,注重追问的有效性首先追问要讲究质量,讲究实效。很多老师认为追问就是多提问题,满堂都是问题,却不管问题的质量如何。在这种"满堂问"的支配下,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是非问,或选择问,或填空问,或自问自答,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大量毫无思维价值的

4、问题充斥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效果却少得可怜,与新课程中阅读对话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其次追问要准确地把握时机,找准切入点,有利于在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正如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追问也是这个道理,否则引不起学生的关注。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追问的最好时机,这样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使追问的效率大大提高。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如何看待文中的这些人物?”同学们回答都很积极,有的说皇帝太笨了,发现不了骗局,有的立刻反对说

5、皇帝有时也是聪明的,知道受骗后还若无其事的演下去,否则更难堪了;有的说骗子太坏,也有同学说骗子挺聪明;当然也有说小孩子的,不同意见的同学都争论地面红耳赤。看到同学们情绪如此高涨,我不失时机的追问一句:“如果你是其中的皇帝、骗子或小孩,你会怎么做呢?”问题还没问完,教室里就炸开了锅,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装着咬牙切齿地说:“如果我是皇帝,我一定把那两个胆大包天的骗子给杀了。”有的则笑着说如果他是骗子肯定早就携巨款潜逃了,还有的说如果他是骗子就索性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甚至对皇帝说笨蛋当然看不到了,说不定又可骗上一笔……听着这么多新奇的想法,我暗自高兴,就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并摆出足够的理由。

6、课后上交的作业显示同学们的想法非常丰富新颖。一个适时的追问很好的达到了锻炼学生想象力的效果。三、以人为本,注重追问的人文性有教育家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应该学知识,更应该学做人,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譬如在《散步》中,我设计的一个教学环节:请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学们听,并告诉大家你喜欢的原因。 一个学生说:“我喜欢的是‘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因为从中能感受到这一家人的亲情,感觉很温馨。”听完我抛给他一个设计好了的问题:多年

7、之后,这温馨的一幕会发生在“我”的儿子身上吗?学生的回答也在意料之中:会,因为爸爸已经给他树立了榜样,就象一个公益广告中,孩子看见妈妈给奶奶洗脚,他也端着个水盆要给妈妈洗脚。我接着问:“那多年之后,这温馨的一幕会发生在你的身上吗?”提问的目的是想告诉学生应该从自己做起。学生略加思索,居然回答:不会!我一怔,继续追问:“不会?为什么?”其实我心里开始有点忐忑不安了。他的答案是:因为现在根本就见不到这一幕,所以即使我想这样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