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新课标)

2011版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新课标)

ID:5552638

大小:48.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7-12-18

2011版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新课标)_第1页
2011版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新课标)_第2页
2011版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新课标)_第3页
2011版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新课标)_第4页
2011版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新课标)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版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新课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1版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新课标)2011版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六2011版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新课标)2011版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六2011版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新课标)2011版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六2011版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新课标)2011版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六2011版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新课标)2011版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新标)【备考策略】根据分析近三年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

2、律,复习本专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种群数量的变化与“”型、“S”型增长曲线是常考点,但考查形式已不再只是坐标图形式,而是表格、多曲线结合、柱状图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复习时注重各种表达方式的转化。2、单独考查群落的题较少,多与种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多个知识点相结合综合考查,注意综合题型的训练。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每年的必考点,复习时注重结合生态农业等生态模式,熟练掌握其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途径。4、环境问题考查多以当前最热环境焦点为背景,复习时及时了解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纲点击】1、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2、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

3、落的演替。、3、生态系统的结构。4、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8、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9、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0、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核心要点突破】一、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增长曲线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1)内部内素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②年龄组成;③性别比例(2)外部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②人类活动: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活动、环境污染等。

4、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样方法:植物以及活动能力较弱的小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调查时要注意做到随机取样。(2)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较强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3、种群的增长曲线(1)“”型曲线是在环境资无限且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的理想条下的增长模式,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增长率无限增加。“S”型曲线是在自然条下的增长模式,有环境阻力,部分个体被淘汰。(2)“S”型曲线在时间是最大,时间到达环境最大容纳量,但并非种群数量恒定不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3)两曲线增长率比较“”型曲线增长率恒定不变,“S”型曲线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渔业捕捞应在后进行,保证剩余量在/2左右,以保

5、持其较快增长;而害虫防治则尽可能在之前进行,避免过快增加。【典例1】(2010•东高考•T8)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解析】选。从图示的横坐标看出,表示种群密度,不是环境容纳量。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应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从图中看出,/2时净补充量最大,显然,此时不是控制有害动物的最有效时期。控制有害动物的最有效时期应在有害动物种群密度较小的时候。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6、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部分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微生物;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生物;分解者除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蜣螂、蚯蚓等。2、生态系统的三方面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碳循环)信息传递光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利用生物或无机环境形式光能(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物理过程、信息素、植物和动物的异常表现和行为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多种途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反复利用、循环流

7、动、具有全球性单向或双向范围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生物圈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联系(1)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而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典例2】(2010•江苏高考•T14)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它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