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标训资料.doc

数学新课标训资料.doc

ID:55529900

大小:50.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5-16

数学新课标训资料.doc_第1页
数学新课标训资料.doc_第2页
数学新课标训资料.doc_第3页
数学新课标训资料.doc_第4页
数学新课标训资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新课标训资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资料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各个学科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蓝本。各学科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学习和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目标的确立、方法的选择,也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从体例结构、文本表述、具体内容和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做了修改。主要修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体例与结构的调整。在保持《课程

2、标准(实验稿)》基本体例不变的前提下,在结构上做了以下调整。(1)重新撰写“前言”在“前言”部分重点阐述了《标准》的指导思想、意义与功能。明确了《标准》应以《义务教育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依据。明确了《标准》的意义和功能。在前言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还特别强调了“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明

3、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在提高公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2)整合三个学段的“实施建议”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进一步突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完整性,《课程标准》将原来分三个学段撰写的实施建议进行了整合,统一撰写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并增加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3)将“行为动词”和“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增加了课程目标中的有关“行为动词”的解释,这些行为动词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课程

4、标准》将这些行为动词和相关的同义词的解释统一列入附录,同时将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中的“实例”也统一列入附录中,分别形成附录1和附录2。并对案例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给出了详细的说明,这是为了帮助教材编写者以及教学实施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对案例进行统一编号,以便于查找和使用。2、关于数学教育基本理念与目标的修改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课程标准》修改了数学的意义、数学教育的作用以及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使其更加合理清晰。提出10个核心概念,完善了课程目标。(1)关于数学的意义和数学教育的作用《课程标准》中关于数学的

5、意义表述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段文字集中阐述了数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进而刻画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教育的作用表述为:“数学

6、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段文字强调了数学素养是公民的基本素养,进而强调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性。(2)关于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总体上反映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对个别表述的方式进行了修改。将原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

7、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就把单纯对于数学教学内容取舍上升到数学教育理念的改变,这也是“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含义,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学习数学的目标,也是对数学教育者提出的要求。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教育,是义务教育基本功能的要求,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基础。进一步,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体现了从“能上学”到“上好学”转变,实现这个转变既是广大家长的呼声,也是国家的工作目标。同时,每一个人对数学的喜爱程度和理解能力是不同

8、的,因此数学教育还应当注意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无论是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还是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都应当注重“因材施教”,特别要关心那些暂时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引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这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程标准》将原来的“数学学习”和“教学教学”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