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ID:5553155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18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_第1页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_第2页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_第3页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_第4页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十 中国近(现)代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一、中国的近代化:1、概述:近代化也称现代化,在经济领域主要是指手工操作向机器大生产的转变。近代中国的工业化主要涉及洋务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戊戌变法等(清末新政、国民经济建设运动)2、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①、起步阶段(1861年—189年):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阶段特征: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2、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加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②、整体发展阶段(189年—1927年)(最重要阶段):主要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棉纺织的发展最为突出;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纺织业、面粉业发展最快;(阶段特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③、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国民政府前期,是中国近

3、代工业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下严重摧残;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工业化事业推进绝境;(阶段特征: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复杂的环境下艰难发展)。3、中国近代工业化与欧美各国工业化相比:①、中国近代工业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经历曲折;②、资产阶级始终没有掌握中国近代工业化的领导权;③、中国近代工业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④

4、、发展畸形,中国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地区分布不平衡;4、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化的不利因素:①、先天的不利条(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人才不足、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②、面临三大政治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和破坏、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③、缺乏正确的道路、科学的决策和安定的环境(欧美各国的工业化一般是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延伸到重工业,而中国则反之;缺乏现代知识的推动;战争和革命不断使

5、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二、中国现代的工业化:1、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①、结合中国国情学习苏联建设经验阶段;②、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共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成功探索:中共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1960年—1966年的国民经济调整、“革”中周恩、邓小平的整顿;失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革”中左倾错误导致的国民经济严重动荡并遭到破坏)。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①、邓小平提出工业

6、、农业、国防。科技的现代化中,重点是科技现代化;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设计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蓝图;③、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在谈话中,邓小平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④、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⑤、提出了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3、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探索:①、“三个

7、代表”;②、中国式的现代化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先进的现代化,符合时代潮流的现代化,是经济、资、人口、科技、环保、化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16—18世纪的萌芽时期:(1)、背景:①、16—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在少数国家确立;②、16世纪新航路开辟及西班牙、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2)、表现:①、欧洲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始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②、市场上商品种类明显增多,世界各地的商品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③、欧洲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

8、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3)影响:①、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②、给亚、非、拉美人民带深重的灾难;③、各大洲的孤立状态打破坏,世界各地逐渐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2、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1)、背景: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动各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②、欧美列强加紧殖民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③、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2)、表现:①、欧美列强向殖民地输出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