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6.1 物体的质量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doc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6.1 物体的质量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doc

ID:55531898

大小:24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6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6.1 物体的质量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doc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6.1 物体的质量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doc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6.1 物体的质量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doc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6.1 物体的质量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6.1 物体的质量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1物体的质量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知道质量的主单位和常用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2、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仪器是天平;知道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了解其他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通过活动,初步认识质量的意义。3、理解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预习反馈】1、叫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表示。2、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符号为),常用单位还有(符号为)、(符号为)、(符号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t=kg=g=mg。3、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日常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还有、、等。4

2、、观察书上图6-1,了解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5、阅读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了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调水平:把天平放在_______上,将_______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平衡:调节横梁右端的_____________(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反之,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此时横梁平衡。(3)称量:将被测量的物体放在_______盘,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后,用____________向_______盘里加减适当的砝码,并适当移动标

3、尺上_______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读数:天平平衡时,左盘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所有___________的质量加上____________对应的刻度值。(5)测量结束要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并整理器材,恢复到原来的状况。6、当物体的、、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课堂学习】1、回忆一下比较长度和时间大小,我们知道比较一个物理量的大小需要反映大小的数值和反映物理意义的单位。练一练:2.3kg=g78000000mg=kg=t2、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

4、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其中的错误是:(1);(2);3、小坚同学用调节好的天平称一个物体的质量,当右盘中放一个50g和两个20g的砝码,游码移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天平平衡,则物体的质量是()A.90gB.93.0gC.92.6gD.72.6g4、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如图所示则应:使天平平衡;若在称量物体质量时指针如图所示则应:使天平平衡。5、下列数据中,你认为最接近你身体质量的是( )A.48kg   B.480g   C.4.8×1010mg  D.0.48t6、下列几种情况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5、(  )A.一块冰块熔化成了水     B.航天员从地球到月球C.将泥团捏成小动物     D.一支铅笔用去了一半7、下面是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几个步骤:(A)调节横梁平衡  (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C)把游码放在零刻度线位置   (D)把物体放在左盘(E)在右盘内放入砝码或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F)把砝码放回砝码盒(G)记录称量结果。正确的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调节天平平衡,并思考下列问题(1)用平衡螺母调节平

6、衡时的规则是:指针向左偏,平衡螺母向移,指针向右偏,衡螺母向移。(2)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时,是否一定要等指针静止且指针正好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若不是,你还有什么办法判断天平已经平衡?9、做一做:I测量一块橡皮泥的质量,并思考:(1)托盘中加砝码时应由到加砝码。记忆各砝码的质量值。(2)当天平被移动后,重新调节衡梁平衡。(需要、不需要)(3)游码的示数以游码边的示数为准。(左、右)(4)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往盘中加砝码。(左、右)(5)其质量为II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再次测量其测量,质量为,与前一次相

7、比。假如把这个橡皮泥放到北京去测量,结果III将一块冰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称量其质量,并观察冰在熔化过程中其质量是否改变;思考:从以上三个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吗?【课后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