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pdf

论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pdf

ID:55571628

大小:82.88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5-18

论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论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探索论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胡洁所谓“审美教育”,是指老师按照审美观念和审美比如,老师在讲授《荷花》一课时,首先应带领学生理想,选定和利用合理的审美媒介,调动学生的审美体了解荷叶、荷花的姿态美、风韵美,随后引导学生发挥验与感受,以此培养或陶冶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境想象力,鼓励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想象自己是微风中的界的活动过程。小学语文老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一朵荷花,在柔和的风中享受惬意的时光,在想象力的美教育,引导学生发现美、品味美、体悟美。引领下感受荷花自身摇曳的姿态、美妙的风姿,从而在一、调动感官,感知文本—

2、—初层美主观想象中获取美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自感觉器官是人类感知外界事物的第一路径,视觉然而然的就会陶醉在优美的意境中,在感受意境美之审视事物外在形体样貌,听觉感受来自事物本身的一余,也加强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切声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三、用心品味,感悟情感——高层美教学设备、挂图以及板书等授课形式,辅之以老师生动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发挥审美教育的价值激情的语言讲授,一定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功用,学生除了感受文本、意境层面的美,还应用心去统,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而将文本层面的“死

3、”知识品味和感悟文中作者所抒发的真实情感,把握作者情变为“活”知识,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因此,老师感跳动的脉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课文中所表现出来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出的丰富且优美的情感,进而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画面、音乐、语言的和谐美,从而很好地集中学生上课理解文章的情感美。的注意力。比如,在讲授《桂花雨》一文时,老师可先行带领学比如,老师在讲授《九寨沟》一文时,便可以借助投生翻看教材、阅读文章,可以发现《桂花雨》是一篇回忆影仪这一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九寨沟“雪峰插云”、性的散文,课本

4、中有一张十分美丽的插画,孩子、桂花“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禽珍兽”等美丽景象,此树是插画的核心,随风飘散在空中的桂花花瓣与孩子时也可以适当地播放《神奇的九寨》这一歌曲,让学生脸上所洋溢出的幸福表情,无不打动着每一位观察插在高昂的歌声、美丽的景色中对《九寨沟》这一篇文章画的人,整个图片为我们展现了幸福、温暖的氛围,从的整体文意有所把握。与此同时,老师可以摘录出一而吸引着学生去了解故事内容。随后,老师可提问学些优美句子,譬如“一座座雪峰直插入云霄,峰顶银光生:“同学们,自己和爸爸妈妈之间,有没有一件让你很闪闪。大大

5、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感、很难忘的事情啊?”或者老师可以问:“《桂花雨》这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也许,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哪位同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掉在一棵学站起来勇敢的说一说。”这样简单的课堂提问看似表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老师面,实则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励学生用心去品可以鼓励学生大声诵读这些好词好句,体会词句中鲜味文章、感悟情感,让学生在思索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明的节奏和语言文字美,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来自文本同时,也

6、引发了自身情感的共鸣,一方面使学生更加深层次的美。刻地感悟到了作者在文章中所要抒发的内心情感,另二、善于想象。感受意境——中层美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失为一种培养审简单来说,意境就是作者写作的初衷与所描写的美情趣和能力的有效手段。事物融合之后所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同时意境分析总体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容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环节,但是极为必要的教学方式,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现实情况是,实际教学中老师常常会将自己对意境的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小学语文的教理解强加给

7、学生,并没有引导学生去感受意境之美,学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希望小学语文老师能够真生丧失了课堂主体的地位。鉴于此种情况,小学语文切认识到审美教育的作用与价值,利用正确的教学方老师必须紧抓文本中出现的意象,带领学生共同去发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深度揭示语文课现、认知与领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深入了解本教材所蕴藏的美,让学生深刻体味到来自文本、意作者在文章中所描绘的意境,进而亲身感受文章的意境、情感三个层次的美。境之美。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扎下中心小学(223600)74珏丈天J‘2015.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