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doc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doc

ID:55581491

大小:68.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5-18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doc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doc_第2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doc_第3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doc_第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课题实施方案[2008-10-1121:12:00

2、By:白雪皑皑] 一、课题的提出1、研究意义  创新能力,是人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一定民族和作为一定民族成员的个体的创新能力,总是在本民族文化的背景和根基上,特别是在掌握运用本民族语言的过程中形成和提高的。因此,我们的语文教育,作为中华民族共同语言的教育,或母语教育,与培养中华民族新一代成员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其深刻的联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

3、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教学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小学语文教育为什么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怎样深化改革,实现自身的创新,这是本课题的意义所在。2、发展现状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存在一些问题,语文教学中明显出现“四多四少”:老师讲解多,学生活动少;学生一味接受老师观点多,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

4、点的现象少;书面习题,机械抄写练习多,独立创造性作业少;读教科书多,阅读课外书籍少。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牵着学生满堂问,淹没了教学的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潜能,这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能力难以提升。3、要解决的问题 要让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造教育在课堂这一主渠道上得以落实,就得实现一个根本转变:要由重串讲串问、重知识结论的传授灌输给予型的教学模式,转变为重感悟、重积累

5、、重迁移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结合语言训练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参与,主动求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二、研究目标 1、教师目标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树立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新观念。探索出一套新的、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为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奠定基础。教师通过课程内容,运用启发创造思维的方法,鼓励、激发学生运用自

6、身在某一领域的特殊才能进行自主创造性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地合作探究,从而使知识更具有完整性、丰富性、深层性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环节为:创设情境;自读自悟——各施所长;自主研究——质疑问难;合作探讨——联系生活;积累运用。 加深教师对创造教育意义的认识,提高坚持研究的自觉性,以确实提高教师教学效益,实验研究的能力。2、学生目标(1)使学生认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愿意主动创新实践。 (2) 在学习过程中乐于探究,发现问题并通过学生的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三、研究内容(1)如何

7、正确认识培养语文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2)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新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4)如何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去。四、研究对象及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小学六年级学生,根据本课题的研究性质和类型,主要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案例分析,开展课题研究和撰写研究论文为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五、实施原则1、民主性原则: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是学生创造能力得以实施的根本前提,

8、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让学生能够自由的想象创造。2、参与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到研究效果如何,所以,必须把学生推到整个研究活动的主体,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高。3、全体性原则:以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全体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为目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研究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不能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以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4、情感性原则。情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因,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本身的任务。在创新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情感的

9、功能,“让情感进入课堂”,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情感氛围。一旦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教学就成为他们情感驱动的主动发展的过程,使他们敢创新、能创新。在教学中,教师是情感的驱动者,要善于用自己的创新情感去感染学生,并恰到好处地运用激励评价手段,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创新过程,体味创新乐趣。5、实践性原则。学好语文,最主要的是靠学习者自身的实践。同样,创新教育也主要依赖学生对创新过程的主动参与。因此,教学要提供充足的时空,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