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论文.pdf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论文.pdf

ID:55601434

大小:1.39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5-20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论文.pdf_第1页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论文.pdf_第2页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论文.pdf_第3页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论文.pdf_第4页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1卷第1期中国地质Vo1.4l_No.12014年2月GEOLOGYINCHINAFeb..2014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肖晓光李群(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提要:本文应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实验等测试分析资料,对直罗油田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喉结构及孔喉类型等进行深入研究,试图探明该储层储集性能,为该区的勘探工作打好基础。结果表明,以水下分支河道沉积为主体的长8油层组储集砂体主要为长石砂岩、岩

2、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集空间为粒间孔、粒内溶孔和晶间孔;储层物性较差,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物源方向、沉积相的展布控制了储层平面上的物性;垂向上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破坏作用,溶蚀作用则对储层物性的改善有建设作用。关键词:直罗油田;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2.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657(2014)01—0187—10直罗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县境内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理(图1),构造上属于二级单元陕北斜坡

3、,该斜坡为西论依据。倾单斜,内部构造简单,缺乏构造圈闭Ⅲ。一直以1储层特征来,该区只有侏罗系延安组和三叠系延长组长2、长6油层组为延长油矿进行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主要目1.1储层岩石学特征的层,寻找隐蔽型岩性圈闭,即寻找储集岩发育的依据18口取心井岩心观察及铸体薄片鉴定资有利区和储层发育层位等成为该区油气勘探的关料统计,直罗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键所在。近年来,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为直罗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图2),陆源碎屑含量为75%~油田带来了新的开发前景,发现了包括长8油层组100%,平均86.8%,其中长石

4、含量最多,一般占碎屑在内的多套新的含油层组,在完井的79口探井总量的体积分数为42%~76%,平均57.8%,以正长中,有9口在对长8油层组进行的试油、试采时获得石为主,其次为钾微长石和斜长石;石英含量相对工业油流,然而对长8油层组储集性能缺乏全面了较少,一般占碎屑总量的体积分数为14%~26%,平解制约着勘探工作的进一步实施盯。已有的研究表均为20.9%;岩屑占碎屑总量的体积分数为3%~明,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其中水下分9%,平均5.3%,常见岩屑为火成岩岩屑、沉积岩岩支河道和水下天然堤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层。

5、本文屑以及变质岩岩屑,以变质岩岩屑为主。填隙物含旨在对直罗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碎屑量为2%~15%,平均6.1%。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以及孔隙类型在结构上以粉砂岩为主,细砂岩次之,最大粒和结构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储层特征及其径0.25mm,主要粒径变化于0.03~0.06mm,颗粒分收稿日期:2013—03—16;改回日期:2013—11—06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08ZX05002.005)资助。作者简介:肖晓光,男,1988年生,硕士生,主要从事储层地质学研究;E-mail:

6、xiaoxiaoguangde@163.tom。http://geoehina.cgs.go~cn中国地质,2014,41(1)中国地质}伊一‘/f盟。矾/咯.尔鸟鸟达卜、。.,·?f、’’、,’、’,‘.、⋯..~,.)、.晋但/,.,.天/陕。f缘边北定边f\\冲I坳:⋯.子长·同心iJ断断环县::罨旗斜:延长,i;褶f;坡囤一要、/-、/一起,带、一.,.,..’./、、l==。一//.清水\渭北\.、/’‰、一一/一飘图1研究区位置图Fig.1Locationofthestudyarea选性好,磨圆度中等,多为

7、次圆一次棱角状,结构成布范围为5.5%~11.7%,平均孔隙度为7.8%;渗透率熟度属于中等;岩石的支撑类型为颗粒支撑;颗粒主要分布范围为0.020x10一/zm2~0.754x10一/.tin2,平之间以点一线接触为主,局部见线接触;胶结类型均渗透率为0.272x10一/,tm2,储层主要为低孔、低渗为基底式和孔隙式胶结,以孔隙式胶结为主,少量储层。大部分样品的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存在着薄膜式、镶晶式或压嵌式胶结。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图3),即随着孔隙度的增加,渗1.2储层物性特征透率也随之增加,说明该区储层渗透能力主要

8、受基储层物性特征是储层储集性能的决定性因素,质孔隙和喉道发育程度控制。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大小是其最直观的表达。根据1.3孔隙类型~n:fL隙结构特征研究区内27口井134块样品的物性分析数据统计对研究区内FX18、FX77两口井的岩石薄片、铸结果(表1),直罗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孔隙度主要分体薄片观察及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直罗油田长8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