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杠的平衡条件2课时(公开课做好).ppt

杠杠的平衡条件2课时(公开课做好).ppt

ID:55603895

大小:928.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5-20

杠杠的平衡条件2课时(公开课做好).ppt_第1页
杠杠的平衡条件2课时(公开课做好).ppt_第2页
杠杠的平衡条件2课时(公开课做好).ppt_第3页
杠杠的平衡条件2课时(公开课做好).ppt_第4页
杠杠的平衡条件2课时(公开课做好).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杠杠的平衡条件2课时(公开课做好).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杠杆的平衡条件授课人——杨文睿F2阻力L1动力臂L2阻力臂动力作用线阻力作用线O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使杠杆转动的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F1动力知识回顾杠杆的平衡提问:什么是杠杆的平衡?归纳结论: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我们就说杠杆处于平衡。思考?大人和小孩能一起玩跷跷板吗?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猜想与假设:假设一:假设二:假设三:假设四:F1+L1=F2+L2F1–L1=F2–L2F1/L1=F2/L2F1·L1=

2、F2·L2假设五:……F1F2oL1L2探究杠杆平衡螺母杠杆在什么条件下平衡?思考与讨论★杠杆两端装置两只可调节的螺母,能起什么作用?★作用是调节杠杆自身的平衡※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因为这样力臂的数值在杠杆上就能直接读出或量出。★杠杆调平的方法是什么?★“左高左调、右高右调”探究影响杠杆水平平衡的因素1.将带有刻度的木尺调节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木尺的两边分别挂上数目不同的钩码,调节钩码到O点距离,使杠杆水平静止。3.改变钩码个数并调节悬挂点到O点的距离,使木尺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将各次实验数据填写入下表。F1F2L1L2O提问:你的实验结论与你的假设

3、一致吗?你的结论是什么?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示为:F1·L1=F2·L2这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或F1F2L1L2=意义: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例析:如下图中的男孩重500N,女孩重350N,当男孩离跷跷板的转轴70cm时,女孩应该坐在哪里才能使跷跷板在水平位置上平衡?已知:F1=500N,L1=70cm,F2=350N。求:L2解:由F1L1=F2L2得:L2=F1L1/F2=答:判断杠杆的平衡:哪端乘积大,哪端下降。满足:F1L1≠F2L2杠杆不平衡满足:F1L1=F2L2杠杆平衡若如图所示,杠杆挂上钩码

4、后刚好平衡,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在下列情况中,杠杆还能保持平衡的是()A、左右钩码各向支点移一格B、左右各减少一个钩码C、左右各减少一半钩码D、左右各增加两个钩码C条件:杠杆已平衡(如图)1、两端去掉相同质量的钩码,杠杆平衡吗?2、将两端钩码向支点移同样的距离,杠杆平衡吗?做一做问题探究如何用弹簧测力计将下面的杠杆调平乙甲1.把杠杆左边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拉使其水平平衡(图甲),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能否得出以上结论?2.保持阻力F2及左右两边距离不变,用弹簧测力计斜拉杠杆仍使其水平平衡(图乙),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你有什么发现?你认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做一做图甲

5、图乙OLLOF3F2F4F1哪个方向更省力?拉一拉判断方法:先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再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短,再判断是哪种杠杆判断根据:①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铡刀、起子、指甲剪;手推车子、老虎钳;道钉撬、压水杆,羊角锤子、刹车板、还有一个铁皮剪。)②费力杠杆(L1<L2,F1>F2)费力省距离(镊子、筷子、理发剪、起重机臂、钓鱼竿、扫帚、铁锨、铁火钳、还有缝纫机的脚踏板。)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L1=L2,F1=F2(天平、定滑轮)特别强调:杠杆的应用:三种杠杆请判断下图中,哪种是省力杠杆,哪种是费力杠杆,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省力省力等臂

6、费力省力省力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优缺点:在使用省力杠杆时,省了力却费了距离;而在使用费力杠杆时,费了力,却省了距离。因此,它们无好坏之分,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类型的杠杆,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两个力作用在杠杆两端使杠杆平衡,则()A.这两个力的大小必须相等B.这两个力的力臂长必须相等C.力臂较长的那个力比较大D.力臂较长的那个力比较小D3.图中的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并静止AO=OB,B端绳子的拉力F与A端重力G相比()A.F=GB.F<GC.F>GD.无法比较提示AOBFGABCD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