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左右壳体设计说明文书.doc

差速器左右壳体设计说明文书.doc

ID:55604872

大小:366.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5-20

差速器左右壳体设计说明文书.doc_第1页
差速器左右壳体设计说明文书.doc_第2页
差速器左右壳体设计说明文书.doc_第3页
差速器左右壳体设计说明文书.doc_第4页
差速器左右壳体设计说明文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差速器左右壳体设计说明文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差速器壳体选用QT420—10。--零件是差速器壳体,它与半轴套管配套使用,为拖拉机的左右转向提供不同速度的可靠性。Ф48孔用于安装与两驱动轮相联的齿轮和半轴,两Ф22用于安装十字轴与形星齿轮。整个差速器的功能是使左右驱动轮能以不同的速度旋转,以满足拖拉机转向的需要。本零件是闭式差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位于差速器的左部与右壳相联,起着支承、连接和保护的作用。其它各部分功用如下:1.Ф50外圆支承在轴承上,使差速器壳体旋转,从而传递动力和运动。2.Ф138外圆与右半壳相配合,一起传递动力、运动、支承工件、保护部结构。3.Ф200外圆连接中央传动大圆锥齿轮,使运动和动力

2、传到差速器,而后传到两个后轮,得到不同的转速。4.中间十字轴孔4-Ф22是支承在壳体上的轴孔,传递动力和运动,中间部是轮系各齿轮运动的空间。5.12-Ф12用于连接中间大齿轮。四、绘图4.1三维建模差速器左右壳体的三维图如下图所示图1差速器壳体三维图图2差速器壳体三维图4.2工程图的制作差速器壳体的工程图如下所示图3差速器壳体二维图图4差速器壳体二维图图5差速器壳体二维图五、加工工艺设计5.1零件材料及技术要求的确定QT420—10具有较高的韧性、塑性,在低温下有较低的韧--脆转化,其主要性能如下:最低抗拉强度:σb=412Mpa.最低屈服强度:σs=265Mpa.最低延伸

3、率:δ=10%.布氏硬度:αk=294KJm2技术条件:GB1348—78由于差速器壳承受扭转力矩,为提高强度和耐磨性,铸件成型后,还需进行正火处理。5.2毛胚尺寸的确定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1)Ф50m6外圆面查表得,双边加工余量分别为:粗加工余量:5mm半精加工余量:1.0mm精加工余量:1.0mm总加工余量:7mm毛坯取Ф57mm2)Ф37孔(无公差要求)精镗后:Ф37双边加工余量2Z=1mm粗镗后:37-1=Ф36mm双边加工余量2Z=5mm毛坯:Ф31mm3)Ф200外圆面(自由公差)精车后:Ф200mm2Z=1.3mm粗车后:200+1.3=Ф201.32

4、Z=6.7mm毛坯:Ф208mm4)Ф139js6(±0.012)外圆面精车后:Ф139js6(±0.012)mm精车余量2Z=0.2mm半精车后:Ф139+0.2=Ф139.2,半精车余量2Z=1mm,经济精度IT8粗车后:Ф140.2,粗车余量2Z=2.8mm,经济精度IT11毛坯:140.2+2.8=Ф1435)SR54球面精车后:SR54,加工余量Z=0.6mm粗车后:54-0.6=SR53.4,加工余量Z=1.4mm,经济精度IT11毛坯:53.4-1.4=SR526)Ф48孔精镗后:Ф48H9(),加工余量2Z=1mm粗镗后:Ф47,加工余量2Z=5mm,经济精

5、度IT11毛坯:47-5=Ф42mm7)大端平面精车后控制尺寸11mm,加工余量2Z=1mm粗车后控制尺寸11+1=12mm,加工余量Z=2mm8)Ф138外圆面(自由公差)精车后:Ф138,加工余量2Z=2.2mm粗车后:138+2.8=Ф140.2,加工余量2Z=2mm毛坯:140.3+2.8=Ф1439)Ф133H8()孔面精车后:Ф133H8(),加工余量2Z=2mm粗车后:133-2=Ф13110)车Ф79端面精车后:控制尺寸40,加工余量Z=1mm粗车后:控制尺寸39+2.6=41.6mm毛坯:41.6+2=42.6mm,取43mm11)钻孔12-Ф12扩孔后:

6、12-Ф12,加工余量2Z=1mm钻孔后:12-Ф11,经济精度IT1112)钻螺纹孔8-M10扩孔后:8-Ф10,加工余量2Z=0.8mm钻孔后:10.3-0.8=Ф9.5,经济精度IT1113)钻铰十字孔4-Ф22J7()精铰后:4-Ф22J7(),加工余量2Z=0.1mm粗铰后:4-Ф21.9,经济精度IT9钻孔后:4-Ф21.6,经济精度IT115.3刀具选择在机床上加工的工序,均选用YG6硬质合金车刀和镗刀,并尽量采用机夹可转为车刀。在组合机床上加工2-Ф22H8孔,由于采用钻、扩、镗的工艺方案,故可用钻-扩复合刀具一次加工。然后精镗2-Ф22R8孔,因加工余量小

7、,则选用高速钢孔车刀。5.4各个工序定位基准的选择拟定工艺路线的第一步是选择定位基准。为使所选的定位基准保证整个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顺利及进行,通常应先考虑如何选择精基准来加工各个表面,然后考虑如何选择粗基准把作为精基准的表面先加工出来。1.精基准的选择原则选择精基准时应重点考虑如何减少工件的定位误差,保证加工精度,并使夹具机构简单,工件装夹方便。因此,选择精基准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1)基准重合原则应尽可能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精基准,也就是说应尽量使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这样可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定位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