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年李渔苏北之行考述-论文.pdf

顺治十年李渔苏北之行考述-论文.pdf

ID:55607034

大小:662.8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5-20

顺治十年李渔苏北之行考述-论文.pdf_第1页
顺治十年李渔苏北之行考述-论文.pdf_第2页
顺治十年李渔苏北之行考述-论文.pdf_第3页
顺治十年李渔苏北之行考述-论文.pdf_第4页
顺治十年李渔苏北之行考述-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顺治十年李渔苏北之行考述-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第3期明清J\说研究NO,3,2014总第113期JournMofMing—QingFictionStudiesGenerM,NO,113顺治十年李渔苏北之行考述·陈晓峰·摘要《南通范氏诗文世家·范国禄卷》中所收七律《次韵答李渔》,可考作于顺治九年,诗中披露了李渔其时饱受长舌交构,与范国禄相订移家通州,并对自己未来的小说、戏曲创作踌躇满志、信心满怀;所收《漕抚大司马沈公狼山水操恭纪二十四韵》,披露了李渔曾与通州交游观摩狼山水兵实战演习,并联句纪盛。诗中所涉李渔在通州的十多位交游皆可考辨。顺治十年李渔的苏北之行以通州、如皋为中心,更广及扬州、泰州等地,

2、此行对其后来的《无声戏》小说创作颇有影响。关键词李渔通州扬州交游《无声戏》李渔出生于江苏如皋①。清顺治十年癸巳,李渔43岁时有苏北之行,他重返出生地如皋,漫游通州(今南通),与当地官绅文人诗酒交游,游踪广及扬州、泰州等地。关于此次李渔的苏北之行,以往所凭系年资料仅见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中所载:清顺治十年(1653),“浙江李渔到南通访范国禄、凌录(木道)等,同泛舟芙蓉池,国禄作纪事诗”②。笔者新近翻检《南通范氏诗文世家·范国禄卷》等文献,发现了若干则与李渔此行相关的资料,其中以范氏《次韵答李渔》七律对李渔生平事迹的了解尤有裨益。本文试图通过新旧资料的细致

3、辨析,考察顺治十年李渔苏北之行的交游活动和交游对象,并进而探讨此行对其《无声戏》小说创作的影响。·189·一、李渔通州交游的新资料笔者从《南通范氏诗文世家·范国禄卷》及地方文献中发现的李渔通州交游资料为二诗一评。二诗为李渔著述之外,他人别集中最早出现且标识明确时间的李渔交游材料。兹引录如下,必要者结合李渔生平事迹予以考辨:一是《漕抚大司马沈公狼山水操恭纪二十四韵》,诗日:创业戎功懋,承平武备弛。先王虽耀德,殷国鼎暇日岂忘危?开府兼司马,喜越行台驻海涯。献俘方戢众,范国祜善后复陈师。调度娴敦琢,李渔凭陵任指麾。将能优战略,吴彦国士尽习军仪。受甲苍头拥,姚成悬牙卿

4、子随。键橐须次第,僧寂光营卫趁提撕。同力摇波岳,凌录含威奋虎罴。大人贞则吉,吴生三捷奏何私?部署衡夷险,杨麓张皇振鼓鼙。船依山作垒,范国禄水映日扬旗。斥堠俄传警,杨时暹声援肯后期?中军常不动,殷国鼎四角每相维。第茅从公气,喜越桓桓敌忾资。少焉惊电发,范国祜忽尔讶鱼丽。簇聚螽蝗起,李渔游遛鹅鹳移。接锋看格斗,吴彦国陷阵惜纷披。姚成鲸浪翻如雪,僧寂光狼烟袅似丝。五成交七变,凌录六合出三奇。批亢崇奔命,吴生秉虚戒失宜。鸣金知不黩,范国禄税介示无差。并受敉宁赏,杨麓同歌《常武》诗。僧寂光观兵原用遏,伏莽敢潜窥?杨时暹诗题后注:“时癸巳土贼平后。”⑧可知该诗记述的是顺治

5、十年癸巳李渔在通州与范国禄、范国j;占、殷国鼎、喜越、吴彦国、姚咸、凌录、杨麓、杨时暹等人观摩的狼山水兵操练演习。康熙《通州志》卷十五《遗事》中录有平土贼事:“顺治十年七月二十五El,土寇窃发,知州钱国琦、守备韩可桂剿灭之。”是年,通州周应魁、王鼎在北乡聚众起事,发展到3000余人,围攻通城,后为当政击溃。诗题中漕抚沈公即沈文奎,字清远,浙江会稽人。少寄育外家王氏,因其姓。清赵弘恩等撰《江南通志》中《职官志》日:“总漕部院自前明以来驻节淮安,以便趱运,国朝因之。顺治六年裁去凤抚,归总漕,兼理巡抚事。”因总漕兼理抚事,故有“漕抚”一称。沈文奎,“顺治二年·190

6、·任”,“顺治十年再任”。通州三面巨浸,视为金汤门户。《通州直隶州志》载:“(明)成祖永乐中置水操军,以都御史督之,自九江以抵苏松通泰。凡地方缓急、寇盗盐徒出没,听调兵禽捕。”顺治三年,“置副将一员,守备三员,把总六员,兵一千二百名”。注:“内左营守备一员,把总二员,辖水师。”该年平土贼后,沈文奎将率师讨伐胶州叛将海时行,为增强水兵实际作战能力,漕抚率兵于狼山水域进行实战演习,李渔与通州诸诗人观摩了演练盛况。士气轩昂,鼙鼓震天,旌旗蔽Et,将帅雄才大略,指挥得当,调度娴熟,怒涛骇浪中士兵配合默契,阵行多变,游刃有余,诸位诗人叹为观止,联句纪盛。二是通州地方文献

7、《五山耆旧今集》“范国禄”条目下李渔之评价:李笠翁日:“小范为人冲夷而不流于俗,矫亢而不诡于时,交尽天下士而门无杂宾。括发著书,恒有歃然不自满之色。李青莲诗云‘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可以移赠。”范国禄,字汝受,一名濡,字平渊,号十山,又号秋墅。其父范凤翼,雄才经国,清德居乡,虽终身不合于奸邪小人,然海内君子皆尊其品目。《通州直隶州志·文苑传》言范国禄日:“家多藏书,竭十年力,通贯大义,以诗文名震一时。过通者,得见禄,则无忧东道主。四方名宿及琴弈篆刻诸艺术士,莫不愿游五山,以禄在也。”⑧范国禄克绍其父,提倡风雅,慷慨好客,创造了通州山茨诗社彬彬之盛的新景观。

8、且与当时文坛名流侯方域、冒襄、王士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