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报告.doc

变形监测报告.doc

ID:55616089

大小:30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5-19

变形监测报告.doc_第1页
变形监测报告.doc_第2页
变形监测报告.doc_第3页
变形监测报告.doc_第4页
变形监测报告.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变形监测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姓名:王育强班级:工测1401学号:20141020627指导老师:李聚方实习时间:12-13周变形监测报告工程概述:变形、沉降监测是利用高精度测量仪器或专用仪器通过对物体上有代表性的变形、沉降监测点的变化状况(包括平面位移和沉降变化)进行监视、监测。其任务是周期性的对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观测点在观测周期的变化量,并用仪器记录其瞬时位臵。其目的是要获得物体的空间位臵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对建筑物体采取的可行性纠偏措施。因此它的要求是:1、重复观测。需要重复观测。而且每一周期的观测方案要尽量一致。2、精度要求高。因为变形基本是

2、细微的变化,基本单位是毫米级和厘米级。3、测量方法综合运用。为了达到较高的要求,往往综合运用大地测量、导线测量、极坐标法、水准测量等专门测量手段以达到取长补短、相互校核,从而提高监测精度和可靠性。4、数据量大,处理分析复杂。因为重复观测和周期长,大量的数据需绘制成图并分析其动态趋势。5、责任重大。工程项目动辄千万、亿计。若及时发现并采取防护措施可避免工程项目损失。沉降监测一、监测内容此次变形监测的对象是宿舍楼的整体沉降情况和鲲鹏山的水平位移情况(山体滑坡监测)以及校内微波塔的倾斜情况。宿舍楼位于黄河水院东北角,整区共有十六栋住宿

3、楼一号楼为国际留学生宿舍和校内上善酒店的住址因此建筑完工时用于检测的水准点在墙体进行装修改造时遭到破坏。测量工作有一定难度。为保护建筑物的稳定,防止发生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以后运营过程中进行检测,进行控制预报,并为有关单位提供有关数据。一、监测方法沉降监测1、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2、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

4、根柱基上。(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7)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3、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

5、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型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有关规定执行。4、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求施测。5、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

6、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6、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对重点观测和科研观测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22倍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使用精密二等水准进行测量,每栋楼至少三个监测点平均分布楼体各个位置。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7、⑴高程基准点应选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⑵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之间宜便于进行水准测量。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标石、标志的选型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高程基准点的标石按照点位的不同要求,标石形式采用《建筑变形测量规范》附录A执行。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采用的观测方式为二级的往返测站。变形监测一、监测内容鲲鹏山位于黄河水院西北地区,山体内部为施工建筑废料结构不是十分稳定。自建成以来由于遭雨水侵蚀、水库蓄水和自重等因素影响,部分山体出现滑坡、沉降、裂缝和倾斜现象。严重影响了山体的安全,为把握鲲鹏山的变形

8、规律,加固除险、科学决策,特此进行该项目的变形监测.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鲲鹏山系人造假山,主要由下房土、建筑垃圾及其他废弃物组成,山高约20米,占地8000余㎡。后经改造成为集学生实习、参观、校园景观于一体的水利枢纽模型山。该山南临光明湖、湖水波光荡漾;北临百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