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听课记录.doc

《与朱元思书》听课记录.doc

ID:55632640

大小:1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1

《与朱元思书》听课记录.doc_第1页
《与朱元思书》听课记录.doc_第2页
《与朱元思书》听课记录.doc_第3页
《与朱元思书》听课记录.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听课记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与朱元思书》听课记录听课时间:2016.02.25参与人员:初二二部全体语文教师授课教师:梁凤敏班级:初二19班听课内容:吴均《与朱元思书》新授课授课流程:出示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掌握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骈体文的写作特点。2、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能正确翻译句子。学习作者通过间接描写和直接描写以及动静结合来描写景物的手法。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追求闲适生活、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一、导入以苏轼的诗(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导入,并引领学生进行改写。二、介绍作者吴均的有关文

2、学常识,并让学生了解骈体文的写作特点。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一、释题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

3、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二、识记重点生字词韵柯飘荡轩邈泠嘤缥碧横柯窥谷鸢飞戾天经纶千转不穷三、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学生讨论回答,师明确,文章以总分的结构通过对奇山异水的描写展现了富春江美好的风光。四、理解课文1、生自读第一部分,并翻译重点字词:净、从流飘荡、东西、自、至、许、独绝。生回答,师明确,并强调净、东西的词类活用用法。指导学生回忆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并指出第一部分中句子的表达方式。2、生自读第二部分,并结合注释翻译句子。师出示重点词句,生自译后同桌互译。生回答,师明

4、确,强调奔的词类活用用法,掌握通假字“转”并指导学生翻译的方法。在翻译中引导学生通过修辞手法来赏析句子。师引导学生回忆《小石潭记》描写水清的句子,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来分述,然后让学生思考本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写出水的什么特点。生回答,师明确,并指导学生答题的正确方式:通过描写······,侧面表现了······。师总结并板书,本段通过描写水清和水急突显了水的异。1、生自读第三部分关于“奇山”的描写。师出示PPT,生看PPT再读课文,并自译重点词句:轩邈、负势竞上、泠泠、相鸣、嘤嘤成韵、鸢、戾天、息心、经纶、

5、窥谷忘反、横柯上蔽、犹、交映。并强调轩邈、上的词类活用用法,掌握通假字“反”,并通过“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骈体文的写作特点。生再次朗读课文,总结第三部分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生回答,师板书。让学生对主旨句进行翻译,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师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鄙弃。生背诵课文。二、板书异:水清奇:山之势高峻水急山之声幽静(侧面反衬)听课总结:师在课堂上语速恰当,稳重又不失亲和力,适时地夸奖学生,鼓励学生脚踏实地去学习就会有收获,帮助

6、学生恢复信心。在讲课过程中,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如描写手法的运用、成语气宇轩昂和轩邈的联系、有关描写手法的答题技巧,让学生在学好课文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文学知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