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至味于平淡.pdf

寄至味于平淡.pdf

ID:55677755

大小:159.5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4

寄至味于平淡.pdf_第1页
寄至味于平淡.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寄至味于平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00@燕E-侄m编ail辑:xiao藏xia潇o潇.dong@yahoo_cl’80△●lJANZHUANJ寄至味于平淡■陈高峰人一上了年纪.与当下的距离就渐渐拉大了,却喜其人则直率诚实。《琐话》里提到了好几位女性,因在作欢回到过去,在记忆中反刍往事。对于那些年纪大了的者看来,与旧时代的男性相比。“女性身上和心中的枷锁作家来说,写起回忆文章来固然不会那么偏激了,但也要多几倍,破常规自然更难”,所以“遇见略不同于常格有可能倾筐倒箧,“陈芝麻烂谷子”地一股脑端出来,令的妇女,总想记下来,以求增加一些创新的历史财富”,人生厌。学养精深的张中行老人晚年的著作《负喧琐这也

2、是《红楼梦》中“使闺阁昭传”的意思,其中有工诗的话》,虽然写的主要是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京华旧随园女弟子归懋仪,也有善书的常州词派创始人张惠言人旧物,属于回忆性质的文字.然而读起来却让人回味的女儿张纶英,《琐话》都颇能扣住人物特点。无穷。不忍释手。《琐话》的另外一大类笔墨是描写故都的旧貌古迹、《负喧琐话》主要记叙人物,有三十几篇,占了一半传说轶事、偶思杂感等,这中间都饱蘸着作者的深情与篇目还多。其中写的较多的是学界先贤,章太炎、胡适、关切,让读者叹息物是人非的同时.眷怀那些已死或濒朱自清、熊十力等,无一不是曾在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死的民族文化细胞,正是这些文化细

3、胞曾经鲜活地流淌的人。但因为是“琐话”,所以在他们为人所熟知的学问在我们民族的血液里,给我们打上“中国人”的烙印,如方面,张中行只简略几笔,而将笔墨集中在他们的治学“圆明园劫灰”、“广化寺”等篇目。态度、为人处世等方面。比如对胡适博士,就主要写他的从语言文字的角度看。“冲淡自然”为其最主要特和易近人、爱人以德及婚姻轶事;对于搞佛学的熊十力,点,但却绝不是语言干瘪无味的“死笔呆文字”,这在每则重点放在他为人能够“躬行”所知所信,以及“过于认一篇文字里都比比皆是,最值得一提的是对一些大是大真”以至近于“顽固”的一面。《琐话》对这些人物的描写,非问题,立场鲜明,但语言

4、却如他在别处所说,尽量不违使读者想望其风标.往往生出“余生也晚”的惆怅。“恕”道,不忍用过激的话臧否人物。如“苦雨斋一二”中,这一类名人之外,《琐话》还写了十几位虽非名流却对在日据时期担任伪职的周作人。用“大事糊涂,小事不颇可一述的奇士,娓娓道来,人物呼之欲出。比如善模仿糊涂”否定其大节亏失,却更多着墨在其治学的“勤和认的金禹民,在故宫博物院复制古代名贵书画,几可乱真,真”,以及他宽以待人的例子等,其中的功过是非自有读20J127~8江。苏教育日/1I7000.0@羹E-任ma缡iJ瓣:xiaoxia瓣o瀵dong@yahooc1"1OLAN』ANZHUA闷j上

5、帝是吝啬的,它派驻人间的天才总是那样稀少;上帝又是大方的,它总毫不吝啬地把万般才情倾注在极少数天才的身上。苏东坡就是这样的极少数天才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是“千年等一回”的难得之才。如恒星一般闪耀在历史的天空。然而,天才往往命乖运蹇.其人生道路少有坦途。面对乖蹇的命运,人生态度如何,是区分天才高下的根本标志。作为天才,苏东坡的命运与其他天才差别并不大,但是他面对磨难所坚守的乐天旷达却是罕有匹敌的,这足以使他成为天才中的伟大者。乐天●旷达一东在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出路是十分有限的,可供选择的人生之路读林语堂(苏东坡传))■徐鲲也少之又少.儒家所主张的“学而优则仕”是读书

6、人公认的阳关大道.也就是说,通过仕途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才是真正读书人的正途。然而,文人太多,仕途太窄,坡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一个天真的小许多读书人最后只落得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手无缚鸡之力”甚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至生存艰难的境地。一些生不逢时的有才之士也只能感叹“虚负凌云者自己去思考评判。身为教育中人,对其中有关教育的文字尤感兴趣。文字优美也是重要特点。作者在开篇“小引”中说:《琐话》中的“红楼点滴”五篇,既写了北大课堂的“散“就主观愿望说却是当作诗和史写的。”除了引用的几十漫”,上课自由;也写了学问的“严正”,“

7、鼓励求真”;还谈首优美诗词外,其造语如诗者俯拾皆是,如“香冢”篇中,及北大的“容忍”精神,兼容并包等等。这些曾经培养出“几处满生芦苇的池塘.小丘上野草围着一些荒冢,一派了许多杰出人物的精神和做法,久已成为我们现代学校萧瑟景象”,又如在“神异拾零”中,“夜里,明月窥窗,蟋教育中稀缺的因素,读后不能不让人唏嘘不止。蟀哀吟”等描写景物的语言,都让人感觉美不胜收。凭张先生那样深湛的学问,写起此类回忆文字来,文中也时见一些诙谐文字,读之莞尔。比如,作了掺入较多的“学问”在里面,提高其学术“含金量”,应该《淮南鸿烈集解》的刘叔雅(文典),上课激昂抨击“有人是“非不能也”.但

8、他却一心以学问之余的“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