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于平淡中见豁达

乐以忘忧,于平淡中见豁达

ID:31307722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乐以忘忧,于平淡中见豁达_第1页
乐以忘忧,于平淡中见豁达_第2页
乐以忘忧,于平淡中见豁达_第3页
乐以忘忧,于平淡中见豁达_第4页
资源描述:

《乐以忘忧,于平淡中见豁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乐以忘忧,于平淡中见豁达  他起身秉烛,缓步走入内室。一阵微风旋过,几乎熄灭了烛火,伸手挡风,抬头看往风入处,正是一半虚掩的花窗,此刻,清朗的月辉正透过雕镂的窗户,静静地铺在窗前的桌案上。看到这番境况,他心中不免一阵喜悦,转身走出屋子,抬头看天,天空深蓝,一轮明月高挂,思绪仿佛可以随之漂游到更远的地方,身体也仿佛变得轻盈起来。  他一阵思索,转身迈出院子,往承天寺方向走去。  月光均匀地撒在路面上,路旁的野草上布满了极细的夜露,  映着月光,显得有点泛白。衣摆及袖子不时拂过那些夜露,都被微微地沾湿了。泥路在月光的铺洒之下,更显黄

2、白与冷清。抬眼往远处看,仿佛这条清冷的路还有很远,这个长度似乎在考验着人的毅力。一阵风过,野草的清香混着微凉的空气,透过鼻腔,钻入脑间,人也更清醒了。  承天寺就在眼前……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  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  全文篇幅短小,总共84个字。但结构清晰,灵活运用了叙述、描绘及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委婉而细腻地表达出一种微妙复杂的情绪: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以及笑看风起云涌的淡

3、定。  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4,在这寂寥的日子中,周围的人和事都显得是那么谨小慎微,唯有如此难得的月色,居然悄然走近,不免让他心中一阵欣喜,于是“欣然起行”。“欣然起行”很值得玩味:在这率性中,既看见作者的欣喜与品味,也感受到“无案牍之劳形”的那种贬谪闲置的情形。  如此月夜,可是没有人与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是被贬谪的张怀民,“念无与乐者”一句包含着多少悲凉与感慨!这往承天寺的路上,作者心中必定是百感交集,即使是欣喜,也只是独自的快乐。然而,“怀民亦未寝”令他又是一阵惊喜。一个“亦”字道出作者当时觅得同伴的

4、喜悦和找到知音的欣喜。月夜的承天寺,一片静寂,唯有时而吹来的风,这样的月夜是静寂也是落寞的,然而即便再落寞,此时的作者像是寻得了同伴的雁儿,有了同悲共喜的朋友,“相与步于中庭”也许是静默的,但不能忽视的是两位友人那份默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四周一片寂静,微黄的底色、斑驳的影儿随风摇摆,仿佛水波中摇曳的水草,这是一份难得的美景,也是一份难得的意境,更是一个美丽的误会:“盖竹柏影也。”一个“盖”字,恍然大悟后带给作者多少的惊喜!原来这一切都是皎洁的月色让人所产生的错觉,让人真切实在地感受到美妙月色的澄澈透明。为月

5、而来,享受着闲适自在,沉醉在静谧柔和的美景中。殊不知,这美丽的一切竟是那皎洁而调皮的月色在和自己开的玩笑,作者这番恍然大悟,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他内心所经历的连番惊喜。在这接踵而来的欣喜中,感受到的是作者那种随缘自适和一种豁达态度。  文章末尾,“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两个反问句,道出了今夜的美景并无特殊之处,一句转折道出了此游的独特之处“闲人”!一个“闲”既含有得以观赏到自然美景的欣喜,也有对获此机缘的贬谪的自我解嘲,对那些相对的“忙人”的嘲笑。这种种的欣喜、解嘲、嘲讽,恰恰表现出他对贬谪生活的淡定自如,

6、显示出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乐观豁达。  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看似平淡,但实则信息丰富,画面感十分强烈。在平淡叙述中透露喜悦,在喜悦中凸显豁达。这样的美文,由于字简意丰,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比较难理解当中所透露的豁达,这就有赖于教师的引导。所以,在进行教学设想时,本人从“乐”切入,以一线串珠形式,以“这样的月夜有哪些惊喜在等着作者”为主问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悠闲自在之乐”“志同道合之乐”“赏心悦目之乐”,将这些乐趣与作者的背景介绍结合起  来,就能让学生感悟到作者那份随缘自适、那种淡定豁达,更好地体会这篇散文的精妙之处。 

7、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资料自译课文;  2.积累文言文实词解释;  3.体会作者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能够运用资料自译课文;  2.积累文言文实词解释。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4  【导入】(略)  【自学】1.读全文,同桌互相提醒易读写错误的字词;  2.读全文,逐句自译,圈点疑难解释翻译;  3.参考《全解》,对照译文,查找、记录特殊字词。  【检测】1.点名朗读――集体齐读;  2.学生自主板书特殊字词,集体点评,完成积累;  3.作业归类练习。  

8、【探究】本文创作的时期是作者政治失意的时候,然而在十月十二日这天的夜里,被贬官员苏轼却惊喜连连,究竟有哪些惊喜在等着他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  (品味“悠闲自在之乐”――“志同道合之乐”――“赏心悦目之乐”)  (指导朗读“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盖竹柏影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