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教职工脂肪肝伴血脂异常分析.pdf

某高校教职工脂肪肝伴血脂异常分析.pdf

ID:55679009

大小:156.46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4

某高校教职工脂肪肝伴血脂异常分析.pdf_第1页
某高校教职工脂肪肝伴血脂异常分析.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某高校教职工脂肪肝伴血脂异常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壅堕掌Ql4第15卷第4期PracticalClinicalMedicine,2014。Vol15.No4·37·某高校教职工脂肪肝伴血脂异常分析黄丽丽(南昌师范学院卫生所,南昌330038)摘要:目的了解脂肪肝伴血脂异常在南昌师范学院教职工中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该高校年龄/>40岁的393例教职工在2012年的体检资料。按不同年龄(4O一49、5O~59、6O一69、≥70岁)、不同性别分组,分析其腹部B超及血脂结果。结果393例中,脂肪肝I80例(占45.8%,180/393),脂肪肝伴血脂异

2、常148例(占37.7%,148/393);180例脂肪肝中伴血脂异常148例(占82.2%,148/180)。不同年龄组脂肪肝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血脂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教职工脂肪肝和伴血脂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教职工脂肪肝发病率较高,控制体质量和血脂是降低脂肪肝发病率的重要措施。关键词:脂肪肝;血脂;教职工;高校;中老年中图分类号:R57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194(2014)04—0037一Ol

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良的生活方2结果式如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锻炼等导致脂肪393例中,脂肪肝180例(占45.8%,180/393),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脂肪肝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纤脂肪肝伴血脂异常148例(占37。7%,148/393);180维化、肝硬化。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存质量。例脂肪肝中伴血脂异常148例(占82.2%,148/180)。本文收集南昌师范学院I>40岁教职工在2012年的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教职工脂肪肝和伴血脂异常体检资料.将其腹部B超和血脂检测的结果进行

4、分情况见表1—2。由表1—2可见,不同年龄组脂肪肝析,以便有针对性地对教职工进行健康指导。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性别教职工脂肪肝和伴血脂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05)。1.1研究对象表1不同年龄组教职-rH8肪肝和伴血脂异常情况选择本校2012年4月下旬在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4O岁的教职工,且腹部B超和血脂结果完整。共393例,男245例,女148例。l-2研究方法对体检者详细询问并记录病史。

5、清晨空腹抽静脉血测定血脂,作腹部B超检查。1.3超声诊断脂肪肝标准单纯性脂肪肝B超表现:1)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边缘有时变钝。2)肝内回声增多增强,前半部细密呈一片云雾状改变。肝内脂肪弥漫渗润,至声表2不同性别教职-rll~肪肝和伴血脂异常情况衰减和散射明显增加,后方轮廓回声显著减弱。3)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n]。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用检验。以/9<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转第40页收稿日期::2013—11-2240·实用临床医学2014年第15卷

6、第4期PracticalClinicalMedicine,2014,Vol15,No4·酶Ⅲ活性明显低于非脑血管疾病的对照组,其与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Soare等口报道的基本一致。在治疗1、4周后,对照经病学杂志,2011。18(5):379—380.『3]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项脑血组及脑梗死轻、中型患者抗凝血酶Ⅲ活性比较差异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重型患者抗凝血酶『4

7、]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Ⅲ活性在治疗l周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及轻、中型组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患者(均P<0.01)。急性脑梗死各组患者治疗4周后26(6):381—383.疗效比较显示:抗凝血酶Ⅲ活性水平越低,治疗效[5]哀汉尧.临床检验诊断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76.果越差,提示抗凝血酶Ⅲ活性水平的改变与急性脑[6]MengR,LiZY,JiX,eta1.AntithrombinIIIassociatedwith

8、梗死的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fibrinogenpredictstheriskofcerebralischemicstroke抗凝血酶Ⅲ活性变化提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J].ClinNeurolNeurosurg,2011,ll3(5):380-386.存在血浆抗凝血酶Ⅲ的消耗,说明脑梗死患者在发[7]SoareAM,PopaC.DeficienciesofproteinsC,Sand病的急性期.可能是由于凝血因子的激活.引起凝antithrombinandfactorVLeiden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