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欣赏.doc

儿童文学欣赏.doc

ID:55687393

大小:3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24

儿童文学欣赏.doc_第1页
儿童文学欣赏.doc_第2页
儿童文学欣赏.doc_第3页
儿童文学欣赏.doc_第4页
儿童文学欣赏.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文学欣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从儿歌《听我话》,看儿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听我话》(作者:郑春华):“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们好!”[分析]从某一品来看儿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其实是要求通过作品分析,将其中所体现的基本艺术特征归纳出来。做这类题目有一个“捷径”,即是从已经知道的这类体裁的基本艺术特征出发,在作品中去找到证据。儿歌的基本艺术特征:主题单一;内容浅显;结构简单;语言通俗;音乐性强。但在分析作品时,可以打乱先后的顺序。[解答]首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篇幅短小,结构简单。《听我

2、话》一共只有三句28字,十分简洁。叙述的线索、层次也—十分简明。这也是儿歌区别于儿童诗的显著特点之一。其次,语言通俗,音乐性强。儿歌采用幼童口语,句式短,明白如话。而且以词为句,通过押韵、反复、长短句等手段,使整首儿歌一气呵成,节奏感强,有着音乐美。第三,内容浅显。所说的小兔、小狗、小草,都是孩子们十分熟悉的身边事物,所要表达的也是一种孩子式的情感,不听话“就不跟你们好”。第四,主题单一。这是与结构简单和内容浅显相一致的。《听我话》表达的就是爱护花草的主题。让小兔轻轻跳与小狗慢慢跑的目的,就是不要“踩疼

3、小青草”,否则,“我就不跟你们好”。以孩子们表示感情的特有方式,鲜明地表达了保护环境的主题。2.《我吃水果身体壮》,分析婴幼儿文学创作对于语言、韵律的要求和直感性特点。我吃水果身体壮圆圆苹果,树上长,/尝一尝,甜又香。梨花百,梨儿黄,/咬一口,水汪汪。砍下香蕉一大串,/小朋友们吃得欢。橘树林里金灿灿,/好像满树金铃铛。水果水果千百种,/我吃水果身体壮。首先,在语言上,要求浅显明白,口语化。全诗不用难懂的词语,像平时说话那样浅显明白,用不着解释,幼儿就能听得懂。在选词上,多用叠音词,如“圆圆”、“汪汪”、

4、“金灿灿”等;在句式上,又多用短句,因而琅琅上口,明白如话。其次,讲究韵律与节奏。如全诗采用句末押韵,一韵到底,读起来有着音乐的流动性。而每节的句式又基本对齐,前两节多用短句,后三节用长句,造成先紧凑后舒缓的阅读节奏。韵律与节奏,使这首诗不仅读起来有着音乐的美感,还便于幼儿朗诵记忆。再次,鲜明的直感性。全诗以“我”入诗,仿佛所写的就是“我”的切身感受,不论是水果的形态,还是“我”的心态,都给人鲜明的直感。比如写水果,有形状(“圆圆”)、有色彩(“白”“黄”“金灿灿”)、有味觉(“甜又香”),共同诉诸于婴

5、幼儿的感官。3《蝉》为例,说明诗歌欣赏过程中想象与联想的重要作用。《蝉》(作者:林焕彰)蝉的歌儿很好听,/可是要到夏天才唱;/它们喜欢赞美/金色的阳光。蝉的歌儿很好听,/可是它们只爱在树上唱;/所以,一到了夏天,/树都变成了会歌唱的伞。这首小诗给人想象的空间很大。句首就让人从记忆中回想起蝉的叫声,接着感到有一颗热切的心,在期待着夏天的快些到来。那时,在“金色的阳光”下,“树都变成了会歌唱的伞”。一个“伞”字,匠心独运,写活了一种心态,一种情景。树上有蝉,召来孩子们的翘望,人越聚越多,树便像是给人遮阳避雨

6、的“伞”了。诗这妙处,还在于它不着一“童”字,一身影,写的是蝉,却仿佛让读者见到一张张翘望的屏住呼吸的小脸,一双双搜寻的睁得溜溜圆的大眼。没有童心,没有技巧,是写不出这种境界的。如读者不运用联想与想象去衔接或填充诗的语言所留下的一些“断裂”或“空白”,也无法再现这美妙的意境。由此可见,联想与想象在儿童诗欣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读者再造儿童诗的意境,并由此去感知诗人所传达的情感和品味诗人所寄寓的情思。4.庆云的《摇篮》和儿歌《摇篮曲》为例说明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摇篮曲》:小宝宝快快睡觉,/乌鸦喜

7、鹊树上睡了,/小猫小狗窝里睡了,/月亮星星云里睡了,/小宝宝快快睡觉,/快快睡觉。黄庆云《摇篮》: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宝宝睡着了。比较这两首同题作品,内容非常接近,但在艺术特征上,却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前者是一首典型的儿歌,后者则被看作儿童诗。具体来说:首先,前者篇幅短小,结构简单,语言口语化;后者篇幅较长,结构有

8、变化,语言也比较诗意化。其次,前者是母亲哄孩子睡时所吟唱的,表达的是母亲催孩子快快入睡时的感情,接受者主要是婴幼儿,是靠听觉来感知作品的;后者更适合给孩子自己来朗诵,抒发的是孩子对于母亲的爱,因而在读者的年龄层次上,后者更适于儿童期的孩子。第三,从内容上看,前者十分简单,只有6句;主题单一,即哄孩子快快睡觉。后者虽然也是哄孩子入睡的主题,但内容丰富得多。全诗共四节,前三节对第四节构成了连贯比:宝宝睡在妈妈手里,就像星星睡在蓝天、鱼儿睡在大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