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模型构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oc

简析模型构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oc

ID:55692447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5

简析模型构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简析模型构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简析模型构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简析模型构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简析模型构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析模型构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析模型构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模型建构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应该高度重视的一股有利的教学资源力。《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也要求学生“运用逻辑和证据来构造和修改科学解释和科学模型”,将其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新人教版中学生物教材选择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这种要求,其中含有丰富的模型建构的素材。用好这些素材,充分发挥模型的作用,可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1.解读模型和模型建构的价值教材对模型的定义是:“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实物或其他

2、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分为三类: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如真核生物的三维结构模型、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概念模型如血糖平衡调节模型、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等;数学模型如“J"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N.=NO.,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曲线等。中学生物中的模型建构活动与科学研究中的建立模型不完全等同,它是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具体生物学内容而服务的。例如,沃森和克里克建立DNA分子结构。中学生物学中的“制作DNA双螺旋建构模型"的模型构建活动,主要是对“DNA分子

3、的双螺旋建构”这个结论进行具体化、形象化,所建立的模型是物理模型;其主要目的不是探索DNA分子的结构,而是通过制作物理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的结构的理解,并体验具体化的模型作用。可见,让学生通过尝试建立模型,掌握或巩固有关生物学概念,体验建立模型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并领悟模型方法是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模型建构活动的主要价值。2.模型构建在教学中的应用2.1在建构模型中掌握新知识。就《DNA的分子结构》这部分内容来说,DNA、脱氧核昔酸、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等是简单的基础性概念,但是DNA的双螺旋结构、碱基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的基本骨架是新的概念,

4、学生理解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构建物理模型,并展示作品进行交流、互评,则能有效地掌握相关的概念,提升学生的理解水平。具体教学策略如下:2.1.1回忆以前所学的基础性概念: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进行。要使学生能画出脱氧核昔酸的结构,说出脱氧核昔酸的种类和名称,并旦能与核糖核昔酸进行区分。2.1.2学生阅读课本自学DNA的分子结构,初次接触新概念。2.1.3将学生分组,小组成员合作,利用现成的材料(磷酸、脱氧核糖、含碱基的模型)制作DNA分子模型。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取长补短,完善模型。学生通过自己制作DN

5、A分子模型,对DNA的分子结构有了感性认识;手脑并用操作“碱基对”的过程,大大加深了印象;组间的相互交流更是从语言表达上进一步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学生将相关概念(磷酸、脱氧核糖、含碱基、脱氧核甘酸、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子链、DNA分子、复制、双螺旋结构、DNA解旋酶等)建立起相应的联系就自然是水到渠成了。2.2在建构模型中领悟建模的一般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对模型结论的运用,而忽视了模型的构建方法的传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了建构模型的方法才能很好地探索未知领域。下面以“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课为例谈谈构建模型的教学策略。2.2.1

6、模型原型:控制有害细菌繁殖可防止疾病发生,但需要首先找出细菌增殖的规律。2.2.2模型假设:假设“在理想环境条件下,细菌二分裂增殖,且每20分钟繁殖一代”。试推算不同时间内一个细菌的繁殖情况,并完成如下表格。该假设是对研究对象的一种简化,这是模型方法的基本思想的体现。2.2.3模型建立:学生得出数学公式:,进一步讨论:能不能根据细菌增长的方程式推导成一个反映一般的种群和细菌种群增长类似的种群增长的方程式?学生讨论并展示成果。2.2.4模型检验:已经建立的模型需要实验检验。课前安排兴趣小组做酵母菌的培养实验。实际情况和我们的假设是符合的,说明假设是有效

7、的。2.2.5模型完善:自然界种群的生活环境和我们假设的情况不同,那么种群增长是何规律呢?展示高斯曾经做的实验。教师总结:这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种群增长模型。比如细菌,我们把它叫做“J”型曲线。比如高斯实验,我们把它叫做“S”曲线总结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结构过程:观察研究对象一提出合理假设一数学表达一检验、修正。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模型的构建过程就是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思维贯穿其中。这种思维方法,一旦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图式,就能获得认知水平的飞跃。2.3增强模型方法的意识,提高解题能力。模型方法就是以研究模型揭示原型的形

8、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它是连接理论和应用的桥梁。例:从一个叶肉细胞的线粒体的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个相邻叶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