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题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doc

网络“问题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doc

ID:55693192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25

网络“问题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1页
网络“问题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2页
网络“问题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网络“问题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问题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网络“问题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摘要:热力环流的成因是高中地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地理原理,本文探讨的是这一节课的“问题案”中问题设置的意图和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达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问题案”教学的体会和反思。关键词:问题案;热力环流;地理思维地理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针对这一教学目标,结合本校正在实行的“问题案"教学,思考着如何设置有效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的主动性,现就结合我设置的一节课程一《热力环

2、流》来探讨一下。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难点《热力环流》一课是是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并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并熟练运用,对于解决大气运动、气候形成等问题可以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教学的主要难点是:1.对于热力差异一大气密度差异一垂直运动(对流运动)一水平方向气压差异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一大气水平运动(风)这一地理原理的因果关系难以正确理解。2.高、低压的形成特别是高空与地面的高、低压比较。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单独的比较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的高低学生基本能得出正确答案,但是大部分学生在热力环流示意图上比较较容

3、易产生困惑3.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容易产生错误。二、“问题案"设计思路和意图首先,让学生预习《三国演义》中的火烧上方谷思考两个问题:1、为什么天会在这紧要关头下起雨来呢?2、打扫战场时发现两侧山顶都分布着很多未烧尽的衣服和黑色炭灰。大火在谷底燃烧,山顶并未着火,衣服碎屑和炭灰是怎么来的呢?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针对难点1“理解热力差异一大气密度差异一垂直运动(对流运动)一水平方向气压差异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一大气水平运动(风)这一地理原理的因果关系”来设计的,问题从学习比较熟悉的名著中选案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地

4、理知识,地理知识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融合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中,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其次,学生活动:生活中的热力环流。1、海陆间热力环流一思考海边的人为什么感觉晚上的风比较潮湿?你试着帮他们解释…下原因。方法提示:第一步:分析海、陆白天(夜晚)的温度状况。第二步:在图上画出海、陆垂直方向上的大气运动。第三步:在图上画出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状况。第四步:完成水平方向上的大气运动。2、城市风(城市热岛效应)。假如你是园林局局长,现有一批树木要种,目的是为了降低城市的大气污染,你将决定种植在郊区还是市区?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是针对难点3“运

5、用热力环流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容易产生错误",也是对难点1的应用和知识巩固,进一步的理解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蕴藏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然后,学生讨论:1、近地面,气温和气压通常有何关系?2、同一地点,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有何差异?3、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的凸凹方向有何关系?设计意图:这三个问题是针对难点2来设置的,目的是通过这三个问题来规律总结,难点突破,自主归纳以下三个规律:(1)温度高低与高、低压分布的关系。(2)等压线弯曲方向与高、低压分布的关系。(3)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大气运动方向与高、低压的关系。问题针对

6、性强,学生的思考方向明确而清晰。最后,通过一道[典例探究]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应用,如右图表示2千米高度上等压面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①比较图中A-E五点气压的大小。②甲乙两地受热的是哪一地?③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设计意图:通过过程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会产生热力环流现象,但认识还比较粗浅,还处于知性认识阶段。因此,经过教师前期铺垫,难点分解,再设置自主规律总结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该部分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在垂直方向上高低压的对比判断是历届学生出错频率最高的知识点,有必要进行重点突破。课后思考题: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属于热

7、力环流有关。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三、“问题案''中问题设置的体会和反思1、问题设置要比较有生活气息,学生对这一类问题比较感兴趣,有兴趣才会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设置的才是有效的。如前面的“1、思考海边的人为什么感觉晚上的风比较潮湿?你试着帮他们解释一下原因。2、假如你是园林局局长,现有一批树木要种,目的是为了降低城市的大气污染,你将决定种植在郊区还是市区?原因是什么?”等。2、问题设置目标性和针对性要强,这样学生才知道从什么方面去思考,解决的是什么,学生解决问

8、题的动力才强。如“1、近地面,气温和气压通常有何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